中国粉体网讯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的零部件,正在成为新能源产业链中被争夺的高地,不仅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先进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新能源汽车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目前,全球的动力电池供应商集中在中日韩三个国家。
电动市场争霸赛
在双碳目标的助推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交出了产销两旺的成绩单。自2015年至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乘联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占全球份额51%,其中10月份高达61%。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能推动中国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而且势必能带动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
能源市场研究公司“SNE研究”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电动汽车电池用量(47.8GWh)同比增加127%,中国的宁德时代(CATL)表现突出,第一季度共向全球汽车制造商供应15.1GWh电池,市场份额占31.5%,比去年同期(17%)增加一倍以上。
此外,中国的比亚迪(BYD)、中航锂电(CALB)、远景能源(AESC)、国轩高科等电池制造商的供货量也都大幅增长一倍以上,这五家中国企业在全球电池市场的总份额高达44%。SNE研究公司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急速膨胀,大部分中国电池制造商都增长了一倍或两倍以上”。
韩国三大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三星SDI、SK Innovation第一季度的电池供货量也有所上升。LG新能源向特斯拉Model Y、大众ID 3和福特Mustang Mach-E等车型供应电池,供货量共计9.8GWh,比去年第一季度(5.2GWh)增加89%;三星SDI向奥迪E-Tron和菲亚特500供应电池;SK Innovation向起亚Niro和欧产现代Kona EV等车型供应电池。
但是,韩国三大电池供应商第一季度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共计30.9%,比去年同期(37.8%)下降6.9个百分点,三星SDI和SK Innovation在份额排行榜上的名次也被比亚迪超越,分别下滑到第五、第六名。瑞靖大学汽车系教授朴哲万表示,“韩国虽然也做得不错,但中国的电池产业做得更好,两者之间已经开始拉开差距”。
在中国企业的攻势下,松下、PEVE等日本电池制造商在全球市场的份额(18%)也比去年第一季度(28.4%)大幅下滑。韩国《中央日报》因此报道称,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现实情境是:“行走的日本、跑步的韩国与飞翔的中国”。
抢占关键技术制高点
日韩动力电池企业拥有技术比较优势,倒逼中国头部企业在产品、技术与渠道方面推进创新力度。固态电池技术的出现,为中国重新掌握电池技术主动权带来机遇。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明确“加快全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并将固态电池列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攻关工程”。
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于2018年宣布,该国部分企业及学术机构将在未来5年内联合研发下一代电动车全固态锂电池,力争早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00亿日元(约合5.8亿元人民币),丰田、本田、日产、松下等23家汽车、电池和材料企业,以及京都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等15家学术机构将共同参与研究,计划到2022年全面掌握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
韩国政府计划于2030年之前投入350亿美元用于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Innovation的研发和生产。该投资旨在实现三个主要目标:确保顶尖的电池技术,建立强大的生态系统以及创造新的市场。根据“K-电池战略”,锂硫电池将于2025年之前实现商业化,固态电池将于2027年之前实现商业化,锂金属电池将于2028年之前实现商业化。
研发固态电池的国内外创业公司快速发力,集中固态电池技术单点突破。除了要解决基础科学难题,固态电池在技术上还存在诸多需要攻关的难点,其量产面临着生产工艺、产品一致性保障,规模化成本可控以及供应链配套成熟等问题。组织产业链各路精英联合协同攻关,抢占关键技术制高点在目前显得尤为迫切。
参考来源
人民网: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领跑全球
韩国《中央日报》:全球汽车电池市场展望
新能源汽车报:动力电池“争霸战”,中日韩谁赢?
澎湃新闻:中国面对全球动力电池“荒”的解决方案
粉体大数据研究:中国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1~2022)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平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