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4月,是中国科学院在浙江布局建立的首家国家级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向“创新跨越、持续发展”推进的新阶段,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设的一个新的直属科研机构。不仅填补了当时中科院在全省研究机构中布局的空白,也极大地提升了宁波乃至浙江省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宁波乃至浙江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创新动力,已成为全省新材料技术研究的人才、技术和创新高地。
一、发展历史
2004年4月20日,中国科学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三方领导共同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协议书,拉开了宁波材料所建设的序幕。
2007年11月30日,宁波材料所顺利通过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宁波市三方组织的验收。
2009年3月13日,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宁波市三方再次签署协议,建成中国科学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宁波工研院)。
2013年,宁波工研院与慈溪市签署协议,共建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2015年4月28日,浙江省政府为宁波材料所授牌“浙江工业技术研究院”。
2018年12月26日,宁波材料所杭州湾研究院揭牌。
二、宗旨与定位
宗旨
致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定位
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愿景
成为知识的源泉,技术的摇篮,产业的引擎
核心价值观
协同创新,追求卓越
使命
新材料探索与前瞻性研究,提供原创与竞争性技术
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研究,提供成套与系统性技术
工程化验证与产业化研究,提供规模与产业化技术
人才培养输送、技术咨询服务,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三、研究团队
所长黄政仁: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碳化物高性能陶瓷材料、碳化硅复合材料、金属-陶瓷纳米复合材料的材料设计、制备和性能(包括力学、电学、光学等性能)研究。十五期间承担或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中科院重大项目、上海市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十余项。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和措施,从全球引进高层次人才300多人,组建了50多个创新团队,培养了一批青年科技人才,组建了一支创新能力强、能承担高集成度研发活动的创新团队。目前全所员工1048人,其中院士2名,杰青2人,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3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研究所拥有6个研究生培养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在学研究生1050人,在站博士后119人。
四、科研部门
宁波材料所有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国家发改委平台: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永磁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磁性材料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部平台: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科技部技术转移示范中心
中科院平台:中科院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中科院企业育成平台
地方平台:浙江省磁性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实验室、浙江省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重点实验室、宁波市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宁波市无机微纳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五、科研成果
近年来,宁波材料所/浙江工研院承担了一批国家和中科院重大任务,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石墨烯、海洋材料等方面产出了一批重大成果。至2018年12月底,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3757项,获得竞争性科研经费35亿元。累计发表论文4296篇;申请专利3429件,其中发明专利3130件,国际专利172件;授权专利1579件,其中国际专利33件;2014、2015年连续入选全国研究机构专利十强;2015、2017年两年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2018年获得宁波市发明创新大赛金奖。
宁波材料所与地方和企业开展了多元合作,创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初步打通成果转化通道。目前,与国内700多家企业和全球60多个知名机构开展了广泛合作,实现了金刚石、大豆胶、石墨烯等4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