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毓川:国家的需求是我终身的目标


来源:中国粉体网   茜茜

[导读]  陈毓川,1934年12月7日生于浙江省平湖县,矿床地质专家。1959年毕业于乌克兰顿涅茨理工大学。国土资源部研究员、原地矿部总工程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粉体网讯  陈毓川,1934年12月7日生于浙江省平湖县,矿床地质专家。1959年毕业于乌克兰顿涅茨理工大学。国土资源部研究员、原地矿部总工程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因为热爱,所以乐此不疲


1952年,陈毓川考入南京大学地理系。195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涅茨克工学院地质勘探专业,第一次来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工作不久,陈毓川随队考察了广西大厂锡矿。大厂锡矿是一个古矿山,当时正在开采出露地表的大矿脉,同时,215地质队的深部找矿工作也已显示出很大前景。大厂作为陈毓川在国内接触到的第一个矿床,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1960年6月,陈毓川再次踏上了大厂的土地。这次,他要对大厂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寻觅、发现这个古老矿山新的秘密。天晴,他上山跑地表,雨天,他改下坑道;为了省时间,观察、描述、采样同时进行。


从坑口走斜井下去,到底层的垂距是200米,每次背着满满一大兜样品走上来都是一身大汗。虽然辛苦,但坑道却是陈毓川最喜欢的地方,总感到看不够,看不完,他觉得各种地质现象背后无数的奥秘,像磁石一样让人难以自拔。他常常吃了早饭就下去,下午四五点钟才上来,晚上再整理标本。虽然每天都累得像散了架,但第二天早晨又变得活力十足。




七零年代 开展矿床成矿系列研究


70年代初,陈毓川任研究队队长,从事宁芜地区铁(铜)矿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的研究,于1974年提出了“宁芜玢岩铁矿”的区域成矿模式,开拓了区域矿床成矿模式研究领域。此后,他又赴西藏、新疆、内蒙古、云南等地开展火山型铁矿研究,并于1980年在富铁矿科研交流会上宣读了报告“全国陆相火山岩铁矿成矿规律研究”。


1979年,在程裕淇院士的领导下,陈毓川开展了矿床成矿系列研究。在“铁矿类型组”、“铁矿成矿系列”、“宁芜玢岩铁矿”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地质作用及其有关的成矿作用在四维时空中可以形成成因联系的一组矿床”的思想,提出了矿床的成矿系列概念,相继发表了《初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再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等论文。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终身目标


进入新世纪以来,陈毓川院士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他并没有因此让自己停下来,而是继续为中国的选矿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先后参与了《中国成矿体系及区域成矿评价》研究,全国245个矿种的资源潜力评价等重要的国家矿产资源调查和科研项目。这些研究为我国地质科学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陈毓川院士说:“我是奔着国家需要去干工作的,这是我的终身的目标,也是我们地质工作者所奔向的目标。

 

参考文章:

陈毓川:发掘“国家宝藏”耄耋之年忙碌并幸福着

中国地质调查局   陈毓川

84岁院士陈毓川:国家需求是我的终身目标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推荐5

作者:茜茜

总阅读量:4511579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