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投资292亿元自产电池 开发电动汽车零部件


来源:中国汽车报

[导读]  近日,大众集团宣布,计划到2023年投资3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91.9亿元)用于开发电动汽车零部件,并新增电池业务,主要负责电池和电池组的生产以及旧电池的回收。

中国粉体网讯  近日,大众集团宣布,计划到2023年投资3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91.9亿元)用于开发电动汽车零部件,并新增电池业务,主要负责电池和电池组的生产以及旧电池的回收。




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向电动化的浪潮中,大众集团这艘“航母”的动向备受关注。近日,大众集团宣布,计划到2023年投资3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91.9亿元)用于开发电动汽车零部件,并新增电池业务,主要负责电池和电池组的生产以及旧电池的回收。


另外,大众集团对其目前生产发动机、变速器和转向部件的零部件部门进行全面改革,通过重组,整合成一个统一的零部件部门,从而节省开支,腾出更多资金投资电动汽车技术。为了节约成本,大众集团还计划到2023年再裁6000人。


◆新增电池业务


大众集团的电动汽车推广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大众集团此前宣布,计划到2023年,在电动化、数字化、自动驾驶和移动出行服务领域投资1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45亿元),其中有90亿欧元用于实现电动化。在中国,大众集团正在安亭和佛山建设两座电动汽车工厂,预计2020年投产。


为了保证电动汽车的大规模量产,电池的稳定供应成为关键。为此,大众集团计划自主生产电池和移动充电站。其中,移动充电站将于2019年上半年开始安装在其总部沃尔夫斯堡的道路上,2020年向更多城市推广。据公司介绍,移动充电站可以灵活、独立地安装在任何有需要的地方,消费者通过手机APP便可找到移动充电站。2020年上半年,大众集团将在萨尔茨吉特市开设一个试点工厂,进一步研究高压电池回收工艺。


大众集团采购负责人Stefan Sommer表示,该公司正就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的可行性进行“密集谈判”,而这将需要大规模投资。Sommer是采埃孚前CEO,于2019年1月1日成为大众集团董事会成员,负责采购业务。


◆剥离前景不佳的零部件业务


大众集团还对零部件业务进行重组以节省开支。自2019年1月1日起,该集团将其分散的零部件业务整合为一个单一的部门,相当于一个内部的零部件供应商,业务包括发动机、变速器、电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和座椅等,在全球有61家工厂,雇员8万人。


据该零部件部门CEO为Thomas Schmall介绍,该部门年营收约为220亿欧元,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之一。Schmall称,大众集团为该零部件部门设定的营业利润率目标是6%。


Sommer表示,集团对零部件业务的全面改革,将包括淘汰或剥离未来前景不佳的业务,旨在应对汽车产业向电动化的根本性转变。从2020年起将逐步停止热交换器等部件的生产,从而为一些项目腾出资金,转为生产移动充电站。


Sommer还指出,集团将对自身业务与汽车行业的顶尖供应商进行对比评估,也愿意与其他零部件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以实现规模经济。


为了顺利向电动化转型,除了重组零部件业务外,大众集团还计划到2023年在电动汽车零部件上投资38亿欧元。另外,大众集团还对初创公司进行资金支持,近日刚刚花费1000万美元投资了一家名为Forge Nano的美国初创公司,这家公司致力于研发提升电池电芯能量密度的新技术。


◆再裁6000人


为了支持上述投资,大众集团的成本削减计划将继续进行。大众集团指出,2016年达成的一项劳资协议已经帮助公司节省了7.5亿欧元成本,而到2025年成本节省数额将扩大到20亿欧元。大众集团计划到2023年再裁6000人,而自2016年以来其已经通过提前退休等自愿措施裁减了1900个职位。


此外,德国《经理人》杂志日前引用奥迪品牌高管的话称,奥迪计划到2022年削减1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52.3亿元)成本,从而为电动汽车项目筹措资金。对此奥迪方面表示,成本削减方案尚未最终敲定,但成本削减规模基本上就是该杂志报道的那样。


《经理人》杂志还援引奥迪首席财务官Alexander Seitz的话称,未来的职位空缺将不会得到填补,这将导致奥迪员工每年减少3%,相当于五年内减少约1.4万个职位。对此奥迪发言人表示,这些数字不正确,公司管理层正在与劳工代表进行谈判,同时评估未来各个厂区需要多少工人,其中,奥迪因戈尔施塔特工厂和内卡苏姆工厂的工人合同至少持续到2025年。目前,奥迪在全球有近 9.17 万名员工,其中约 6.15 万人在德国。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墨玉)

推荐17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