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盘点 | 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六大院士


来源:中国粉体网   粉体人

[导读]  盘点 | 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六大院士

1.“混凝土院士”——唐明述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明述院士长期从事有关混凝土工程的研究。他主持研究成功的“砂石碱快速试验法“不但是我国的标准试验法,还是法国的标准试验法,在国际混凝土界称为”中国法“。从初出茅庐到古稀之年,唐院士一直都在研究一个课题:碱—集料反应。碱—集料反应也被称为混凝土工程的”癌症”。20世纪80~90年代,唐院士调查发现京津地区混凝土建筑提早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碱—集料反应。他呼吁社会要像重视酸雨和气候性灾难一样重视混凝土“癌症”,并得到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广泛关注。1995年8月,“重点工程混凝土安全性研究”被列为“95”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中的优先项目批准成立并立即启动。


2.“石英玻璃院士”——顾真安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真安院士长期从事特种玻璃和光导纤维研究。系统地研究了稀土元素在石英玻璃和光导纤维中的光谱和非线性光学特性,率先在我国开展化学气相沉积掺杂(DCVD)、溶液掺杂和氢氧焰熔制——电熔拉管两步法工艺技术的研究工作,完成了20多项国家科研任务。研制成功超低膨胀石英玻璃、耐辐照石英玻璃、掺铈石英玻璃、滤紫外石英玻璃、“三七”工程用石英玻璃和稀土石英光学纤维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为激光、电子、兵器、航天等重点工程提供了关键材料,获得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


3.“功能陶瓷院士”—— 李龙土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龙土院士长期从事功能陶瓷材料及应用研究。主持和参加研制成功一系列具有优异性能的铁电压电陶瓷材料,提出对产业化有指导意义的技术路线,开拓了高性能铁电压电陶瓷实现低温烧结的新途径,发明了低烧多层压电陶瓷变压器并推广应用。在弛豫铁电陶瓷、高性能压电陶瓷及器件、复合特性热敏电阻、纳米晶铁电陶瓷和高性能片式电子元件等方面取得开创性重要成果。


4. “钕玻璃院士”——姜中宏

 


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姜中宏院士长期从事光学材料领域研究。先后研制成功三种强激光用钕玻璃材料,分别为:高能激光系统用的硅酸盐钕玻璃、高功率激光系统“神光Ⅱ”和“神光Ⅲ”预研装置用的Ⅱ型和Ⅲ型磷酸盐钕玻璃。在理论研究中,根据混合键型玻璃形成特性,首次提出用相图热力学计算法,实现了玻璃形成区的半定量预测。采用连续相变方法推导出非对称不溶区。研究玻璃结构的相图模型,提出玻璃是由最邻近的同成分熔融化合物的混合物构成理论,可计算玻璃中的基团及硼配位数比例。将热力学反应判据用于清除白金机理研究,通过预测的计算,找到了合适的工艺条件。


5.“玻璃纤维院士”——张耀明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耀明院士长期从事非通信光纤和特种玻纤领域的研究。首创了代铂炉拉制高强度玻璃纤维及丝根针管风冷技术,成为新型特种玻纤拉丝工艺的技术基础。主抓的防热材料用立体织物和天线罩用玻璃纤维仿形织物的配套研制工作,成功应用于TS导弹等国防军工重要配套部件中。首创了20孔双坩埚拉丝工艺技术和特大双机头拉丝机、多排多孔共挤塑料光纤工艺等。研究成功的多组分玻璃光纤、塑料光纤、传象束等非通信光纤制造技术达世界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处国际领先。发明了全自动跟踪太阳的采光装置,其关键技术处于世界前沿水平,推动了我国非通信光纤领域的产业化发展。


6.“水泥院士”——徐德龙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德龙院士是我国在硅酸盐工程领域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在水泥悬浮预热预分解技术、粉体工程等方面取得多项重大成果。对以悬浮预热预分解技术为核心的新型水泥干法生产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而新颖的观点、概念、见解和建设性意见。开发了三个系列的X·L型技术,使国外引进的三种立筒预热器窑产量翻番,节能30%以上,水泥熟料质量显著提高,利用该系列技术改造了120多条生产线,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创造性地提出了高固气比悬浮换热和反应理论,利用原创性的高固气比预热预分解技术建成10余条生产线,主要指标创同类型窑国际领先水平。主持设计了全世界最大的冶金工业渣水泥生产线,在20多家钢铁企业推广应用,各项指标居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工业废渣的资源化。在悬浮态煤干馏制油、超细粉体制备、非磁性铁矿悬浮态磁化焙烧和循环经济等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推荐19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