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水性涂料从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至今已有20年发展历史,尽管成为中国涂料行业的一个热点,但水性涂料发展乏力也是不争的事实。十几年来,“行业热,市场冷”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我们涂料人。
前几天万能的小编遇到了董小姐,并合了影。
别告诉小编你们什么都没看到,雾霾太大小编也看不到!
上图是京华时报记者在北京第一高楼拍到的照片,雾霾与蓝天分界线明显,整个北京城被浓重的雾霾掩盖。
前几天近五分之一的中国被雾霾“占领”,污染物排放成为罪魁祸首。除了汽车尾气外、化工企业的排放物外,涂料中有害物质同样也是雾霾的危害物之一。
为了减少涂料对环境的污染及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质量,绿色涂料的概念应运而生。作为绿色涂料的代表——水性涂料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雾霾之下,水性涂料能否赢得蔚蓝的未来?
一、水性涂料VS溶剂型涂料
溶剂型涂料的有机溶剂挥发是涂料行业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破解的方法是用水性涂料代替溶剂型涂料。2016年11月13日,工信部《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2016年版)》(征求意见稿)。《目录》中涉及了大量的水性涂料替代溶剂型涂料产品项目。
序号 | 替代品名称 | 被替代品名称 | 替代品主要成分 | 适用范围 |
一、研发类 | ||||
1 | 环保稀土颜料 | 铅基和镉基颜料 | 硫化铈等稀土硫化物 | 塑料、陶瓷、油漆、 |
二、应用类 | ||||
2 | 无铅防锈颜料 | 含铅防锈颜料 | 亚磷酸钙 | 防锈、防腐涂料 |
3 | 水性木器涂料 | 溶剂型木器涂料 | 丙烯酸、聚氨酯 | 木器家具、家庭装修 |
三、推广类 | ||||
4 | 水性 | 溶剂型 | 丙烯酸酯乳液、 | 建筑物和钢筋水泥 |
5 | 水性 | 溶剂型 | 水性环氧乳液、 | 防腐涂料中的 |
6 | 水性塑料涂料 | 溶剂型塑料涂料 | 丙烯酸、聚氨酯 | 塑料制品涂装 |
7 | 水性或无溶剂型紫外光(UV)固化涂料 | 溶剂型涂料 | 紫光引发剂外光固化树脂、 | 木器家具、塑料、纸品、 |
8 | 水性醇酸树脂 | 溶剂型醇酸树脂 | 多元醇、多元酸、植物油(酸)或其他脂肪酸、有机胺、醇醚类 | 涂料 |
传统溶剂型涂料含有苯、二甲苯、甲醛等大量有害物质,在生产和使用中不仅会消耗石油等工业原料,挥发出大量有害气体,加剧空气污染程度,而且存在损害人类健康的隐患。与其相比,水性涂料的环保优势非常明显。水性涂料和溶剂型涂料最大的区别在于以水取代有机溶剂做溶剂。
涂料 | 水性涂料 | 溶剂型涂料 |
溶剂 | 水和少量的成膜溶剂(<5%) | 有机溶剂:甲苯、二甲苯、 |
主要树脂 | 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 硝化纤维素、醇酸树脂、异氰酸酯 |
一般不需要增塑剂 | 含DOP,DNIP酞酸酯类化合物 | |
应用环境 | 无粉尘干燥环境、不锈钢管输送 | 需要考虑制定迎合冬季和 |
安全隐患 | 非易燃性,无火灾隐患 | 因涂料易燃,防火要求严格 |
储存和运输 | 储存和运输需要维持温度0℃以上 | 运输工具应符合危险品运输的要求 |
二、水性涂料发展现状分析
1.政策利好
一方面,在环境污染严重的背景下,国家对于治理污染的决心正在通过政策的调整逐步显现,国家更多对于污染性严重企业管理政策相继出台,未来5年对水漆等环保企业发展来说将是充满利好的消息。
另一方面,《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重新修订实施,水性涂料被 “除名”,这无疑将加快水性涂料的推广速度。
2.技术受限
水性涂料存在一些缺点:水性涂料对施工过程中及材质表面清洁度要求高,因水的表面张力大,污物易使涂膜产生缩孔;对强机械剪切力的稳定性较差;对涂装设备腐蚀大;水的蒸发潜热大,烘烤能量消耗大等等。
水性涂料所代表的环保、安全、健康是涂料行业未来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在欧美发达国家,水性涂料的普及率已达80%以上。而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之国外技术的封锁,我国水性涂料的发展在技术提升上还有很长的路。
3.市场待拓展
《2016-2021年中国水性环保涂料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分析,由于人们对低毒性、低voc涂料的青睐以及配方技术对多功能助剂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水性涂料助剂市场的发展势头良好。报告预测水性环保涂料在突破了关键技术后,将实现快速增长,未来 5~8年, 水性涂料将占到国内产业市场50%以上的份额。
虽然近来在我国水性涂料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水性涂料除在建筑涂料领域得到普遍应用外,在其他领域特别是工业涂装领域,仍是溶剂型涂料一统天下,水性涂料还只占很小的比例,市场空间有待拓展。
小结
水性涂料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趋势。2016年,环保的重压、供给侧改革、危废除名等为水性涂料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相较于传统涂料,水性涂料对技术、生产工艺的要求更严。换言之,水性涂料的市场空间大,发展前景好,能否赢得未来关键是看企业如何运用好“技术”这把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