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对于智能化转型的需求日益渐增,针对中药制造的智能化发展也迫在眉睫,由此中药生产过程需要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中药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中药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的出台为中药智能制造打开了一扇大门;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物联网、大数据、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各种技术的成熟,使中药的智能化生产成为可能;从人员的角度来看,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积极探索研究,加速了中药智能制造的发展进程;从市场的角度看,生产规模化和需求个性化的矛盾逐渐凸显,而中药智能制造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
中成药制造产业链包括药材种植、饮片加工、提取纯化、制剂成型等诸多流程,制造过程往往发生复杂的物理及化学变化,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众多。然而,受限于初期研究的知识水平,中成药的质量目标不清晰,制药现代工程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制造基础相对薄弱,缺乏充分的制药工程科技理论与方法学作为生产控制的指导,因此,中药工业对生产参数的控制、生产系统的设置,以及质量的管理多以长期积累的现场管控经验为主要依据。这种借助经验的传统管理模式无法阐明中成药生产过程质量变化的规律,难以形成可靠的控制策略对制造过程进行精准管控,无法满足中药现代化发展对不断提升中药质量控制水平的要求。而在中药新药研发的过程中,制剂处方和工艺开发也一直依赖于研发人员的经验和大量的试错实验。这种传统的研发模式带来了高昂的成本,并且常常导致产品质量的不稳定。
虽然“质量源于设计(QbD)”的产品研发理念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由于对制剂产品关键质量属性的认知不足,以及关键质量属性与原辅料和制剂工艺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不足,导致QbD理念的实施并不充分。因此,准确表征产品关键质量属性,利用数学建模和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原料-工艺-产品”之间复杂的相关性,以及快速、精准地控制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成为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
2024年7月3-4日,中国粉体网以“从粉体技术,论制药工艺”为主题,将在山东的济南中海凯骊酒店举办“第六届全国医药粉体制备及物性表征技术高峰论坛”,届时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杜若飞副研究员将作《表征、建模与在线控制:中药智能制造的思考与展望》报告,报告主讲人将详细阐述中药智能制造过程中涉及的产品关键质量属性表征、量值传递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在线监测以及反馈式控制等关键技术和开发策略,并对中药制剂实现智能制造的展望进行探讨。
报告人介绍
杜若飞,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颗粒学会生物颗粒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制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分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及其基础理论研究、中药制剂开发与人工智能研究、中药新剂型研究等。近五年来,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项目9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接受企业委托主持研发新药品种多项,累计项目金额近千万元。曾获2020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20上海中医药科技奖(著作类)三等奖;参编专著《中药固体制剂技术理论与实践》,2017年3月出版。
资料来源:
1、张丽丽,曹婷婷等.中药智能产业的发展与展望
2、马欣荣,王鐾璇等.数据驱动技术在中药提取智能制造中的应用进展
3、张磊,孟昭平等.中药工业智能制造转型模式及监管问题探讨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青黎)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