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俊标教授:靠“欺骗”新冠肺炎病毒,拿下全球专利!


来源:中国粉体网   青黎

[导读]  该款药物发明人、郑州大学常俊标教授介绍,“临床实验表明,阿兹夫定以每人每日5 mg剂量对新冠肺炎患者展现出良好治疗效果,并且对新冠病毒变异株也有很好的疗效。

中国粉体网讯  7月6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全票通过了对新冠肺炎小分子口服特效药物阿兹夫定的技术审评;7月25日,该药正式获批上市。

这款新药是中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全球专利的1.1类治疗新冠肺炎的小分子药物。该款药物发明人、郑州大学常俊标教授介绍,“临床实验表明,阿兹夫定以每人每日5 mg剂量对新冠肺炎患者展现出良好治疗效果,并且对新冠病毒变异株也有很好的疗效。”


常俊标教授表示,阿兹夫定通过抑制病毒复制的关键酶,来阻断新冠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通俗地讲,是通过制造一个“劣质”核苷酸,“欺骗”病毒,让其在自身复制时使用这个“劣质材料”,达到阻断复制的目标或者让病毒自身建设成为“烂尾工程”。它凭借小巧的结构与化学组成,可轻易穿透细胞膜,进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个人简介与荣誉:


常俊标,河南滑县人,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学术研究方向:化学合成及新药创新的研究与开发。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中原学者”。兼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科协副主席、河南省药学会理事长。


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30余项;在Science、Nature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得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授权发明专利53项,实施专利5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全国创新争先奖、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等多项奖励。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河南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学习。

1986年7月至1989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郑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9年6月至1996年1月,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其间:1993年9月至1996年1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药物化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6年1月至1999年1月,河南省分析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其间:1997年5月至1999年1月,在美国佐治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1999年1月至2002年9月,历任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化学研究所所长兼河南省分析测试中心主任。

2003年10月至2006年6月,新乡医学院副院长。

2006年6月至2015年5月,郑州大学副校长。

2015年5月至2022年3月,河南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22年3月至今,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正校级)。


阿兹夫定创新药,“九十死一生”


从2003年起,常俊标教授开始研发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阿兹夫定,历时11年,终于成功研发出新型核苷类逆转录酶和辅助蛋白Vif抑制剂化合物,随后完成了治疗艾滋病的系列临床试验,并于2021年7月成功获批上市。19年间,充满曲折、坎坷,这背后蕴含了常俊标及其团队对科研的热爱和超乎常人的勤勉。


常俊标读博士时,师从我国著名药物化学家谢晶曦,他曾发明出5个1.1类新药。常俊标回忆,“阿兹夫定的药效学实验曾在昆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做过,当时数据一直没出来,老先生非常着急,反复催问。最后实在等不下去,索性拉上我去了趟昆明,看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阿兹夫定技术转让后,由于多种条件、特别是资金方面的限制,各个环节被无奈拖长。生怕成果“夭折”,常俊标团队选择和企业坚定站在一起,艰难完成一系列试验工作。“好不容易生下一个健康宝宝,还要看他一路升级打怪,直到长大成人。”常俊标如此开玩笑。


河南省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余学军,是常俊标的老搭档。2005年两人要去省外某药物安评中心,为阿兹夫定作安全性评价,结果对方一口要价100多万元。当时项目启动经费不过15万元。他们尽可能开源节流,一面四处筹钱,一面找人帮忙,想办法去“蹭”实验室,克服重重困难,继续推进研究。“这条路不是‘九死一生’,而是‘九十死一生’。绝大多数人跋涉一辈子,也没有抵达一次山顶。”余学军感慨地说。


2020年年初,中国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危难之际,有着多年抗病毒药物研究经验的常俊标教授团队主动请缨,承担了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筛选”,在国家、河南省有关部门、单位支持下,围绕阿兹夫定积极开展进一步研究。


“阿兹夫定属于新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抗病毒类药物中,核苷类的药物占到60%。”常俊标介绍,“核苷这类化合物是平均分子量只有300左右的小分子,并且到目前已有100多个药物进入临床或正在做临床试验。该类化合物能够优化的位置并不多,要合成新的化合物我们只能反复试验。”


“做药容不得一点私心杂念”


“药是用来挽救人的生命的,是一种特殊商品。”

“搞药的必须人静、心静,不能有私心杂念,不然就会偏离初衷。”

获取专利前、获准上市前,绝不能为某种利益提前公布成果——20多年来,团队里的人有往有来,但谁都知道,这是跟常俊标做研究的底线。

“每一个选择药学专业的人,都应该问问自己,能做到以社会需要为己任吗?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吗?”

这句话,常俊标从上学时的倾听者,变成现在的发问者。

只有真正喜欢,才能抵御枯燥和疲惫。

只有常怀医者仁心,才能许身一次就是一辈子。


2021年初冬的深夜,位于河南师范大学综合实训楼的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依旧灯火通明,常俊标正带领他的团队成员奋战在实验室。这里是他比家待得更久的地方,虽然作为校长事务繁忙,但一有时间,他便扎进实验室,做实验、测数据,和学生讨论学术问题。做实验是他这辈子的最大爱好,也是唯一爱好。


家人给与了常俊标最大的支持,他的夫人祁秀香,和他是大学同班同学。一开始研究团队只有几个人,祁秀香常常扮演助手角色,有需要随时顶上。有一年除夕,祁秀香在家包好了饺子,左等右等等不到人。最后她只能把饺子装进保温盒,送到实验室。为了不耽误实验进行,那个除夕夜,夫妻俩在没有暖气的实验室里迎来了新年。


吃穿上他一点都不讲究,甚至简单得有些过分。有的衣服洗太多,领子袖口都搓烂了,喊他去买,他总说没时间。祁秀香只好拿旧衣服作比对,同一个样式一次买几件。一个人在住处时,他最常做的“快餐”,依然是按老家做法,搅上一碗玉米面糊涂。有时回到郑州,最想吃的,还是他80多岁的老娘亲手包的饺子。


爱笑的祁秀香有时也会“委屈”,丈夫本来是家里的老大,自理能力很强,结婚后自己却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被迫学会好多东西。“只有简单纯粹,才能保持那份专注和热情吧。”妻子其实最理解他。


参考来源:

河南日报:常俊标教授团队研制的我国首个新冠小分子口服特效药阿兹夫定获批上市

掌上滑县:常俊标:滑县土生土长的农村娃,逆袭为创造世界第一的研发专家!

郑州大学官网:郑州大学常俊标教授团队研发的首个国产抗新冠口服药获批上市

河南广播电池台:阿兹夫定药物发明人常俊标教授的初心与坚守

河南师范大学:专访河南师范大学常俊标教授——以良药之“苦”,换患者之“甜”

河南省政府网站、郑州大学官网等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青黎)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10

作者:青黎

总阅读量:5103952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