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汉大学)


来源:中国粉体网   平安

[导读]  一文了解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汉大学)

中国粉体网讯 


实验室简介


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汉大学)于2011年11月获批组建,2014年10月通过教育部验收,2018年12月通过教育部首次评估,评估结果为良好。实验室专注于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工程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坚持立足武汉地区,面向产业需求,瞄准先进科技前沿,以光电子产品的柔性化、轻量化、环境友好化等问题为研究目标,致力于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材料与技术,引领高性能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的发展,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并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获批组建以来,实验室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进展和一批研究成果:(截至2019年)共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337篇,承担科研项目82项,项目到账总经费1.28亿元,参编国家标准5项,申请专利108项,授权74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转让企业国家发明专利12项,解决了多项企业技术难题,为地方经济及光电子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实验室管理人员简介


刘继延,男,二级教授;2005年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目前任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光电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橡塑专业委员会主任,环境友好光电化学材料湖北省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先后获得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产业教授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柔性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已承担柔性基板材料及柔性显示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已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Applied Surface Science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所开发的柔性显示基板用聚酰亚胺浆料、光电子产品用无卤环保阻燃剂等技术在企业得到产业化应用,获得专利转让经费960万元。

万晓波,男,三级教授, 200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高分子化学博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获有机化学博士学位。2008年5月-2010年3月于Arkema Inc. 跨国集团公司从事新型高分子单体的合成和聚合的研究工作。2010年4月-2018年11月,就任于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生物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功能高分子材料与器件团队负责人。2018年12月-至今,江汉大学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万晓波同志的科研工作主要是通过现代有机化学手段,合成有机共轭高分子材料,仿生高分子材料,及其它具有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在合成新材料的过程中探索新的有机合成方法学。具体研究方向包括:新型共轭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新型的仿生材料,如仿贻贝蛋白高性能胶黏剂、仿生防附着涂层、功能渐变型高分子材料;利用生物大分子的有序结构,实现对合成高分子纳米结构的调制;环境友好型聚氨酯材料的合成及应用。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项目。至今已在J. Am. Chem. Soc., Chem. Mater., Macromolecules等国际刊物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美国发明2两项,中国发明十余项。

阳仁强,男,三级教授。2004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4年12月至2009年2月在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3月-2019年10月就任于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生物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先进有机功能材料团队负责人。2019年12月-至今,江汉大学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阳仁强同志的的科研工作主要包括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的分子设计和合成,有机发光显示屏、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及电荧光生物传感器等。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专项以及及973重大项目。在J. Am. Chem. Soc., Adv.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等期刊上发表了SCI论文200余篇。


实验室研究方向


1、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研究方向,立足湖北省重要战略支柱产业之一——显示产业,主要研究挠性印制电路基板、新型各向异性导电胶材料、柔性显示基板材料、量子点显示材料与器件等。

2、柔性锂离子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方向,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面向新能源汽车战略新兴产业和智能电网储能需求,研发高安全高比能电化学储能技术,重点研究高性能高安全型电池隔膜,单离子导体聚合物电解质,固态聚合电解质,柔性锂离子电池及固态锂离子电池技术等。

3、柔性太阳能电池研究方向:瞄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针对传统光伏技术升级换代,开发大面积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量子点太阳能电池,主要研制新型高效光伏材料,开展低成本、溶液加工、大面积、及在柔性基底上的制备技术,推动产业化,与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形成互补,市场前景广阔。

4、光电化学材料环境友好化研究方向,围绕环境友好的新型化学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建立新型化学材料和相关环境污染物的分析方法,探索其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规律,以及以新型材料的环境行为和影响为对象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分析。

5、生物医用光电材料研究方向,采用材料科学、光学和光电子学技术研发功能材料和系统,并探讨其在生物成像、药物释放、医药分析、疾病诊断以及现代光器件等领域的应用,包括紫外控制聚电解质多层膜材料、基于上转换红外控制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和多功能干细胞分化、微流控器件在循环肿瘤细胞捕获与检测方面的应用、生物医学影像技术等。


实验室代表性成果


1、功能化挠性覆铜板材料

该成果由实验室主任范和平研究员牵头的课题组完成,针对电子产品日益轻薄化和4G/5G通讯设备不断发展要求,作为挠性印制电路基材的相关材料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湖北省科技重大专项”挠性高密度印制板用关键电子材料FCCL产业化”及“3D LED灯关键材料-可挠性高导热绝缘材料胶膜的研究”等项目的支持下,课题组研制了挠性印制电路中导热材料、耐高温材料和软硬结合板材料。该成果在华烁公司实现产业化,五年来创造销售收入3亿多元、利税5000多万元的良好业绩,连续三届获CPCA“优秀民族品牌企业”称号,2次获“湖北名牌产品”称号,2014年获得武汉市发明专利银奖,2015年获首届中国电子材料行业“电子化工材料专业十强”称号,主持完成2项、参与完成3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申报国家发明专利9项,其中已经获得4项授权,发表科研论文 30多篇。

2、柔性显示基板材料

该成果由实验室副主任刘继延教授牵头的课题组完成。针对国内目前柔性显示屏生产中所用的基板材料全部依赖进口,关键技术被美国杜邦、日本宇部、东丽及韩国KFC等几家外国公司的垄断的问题,重点实验室牵头天马微电子、华烁科技、华星光电等显示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在湖北省自科基金重点项目“高透过率、低色度柔性显示基板材料的分子结构设计及构效关系研究”(2014CFA098),2015年联合企业承担科技部863项目“柔性基板材料及柔性显示关键技术研究开发(2015AA033406)”,2016年联合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电子纸显示技术工程化研究(2016YFB0401505)开展了深入研究。该项目研究过程中已发表SCI论文32 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8篇,获授权5篇;研究成果于2017年成功转让给鼎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054),获得技术转让费 400万元人民币,鼎龙公司2018年投入2.7亿人民币进行中试及放大,所生产的产品已在天马微电子公司通过柔性显示G6线上线验证,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部分指标如热膨胀系数等优于国外产品,可替代目前使用的进口聚酰亚胺浆料。该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可望打破国外垄断,据鼎龙公司预计,2020年该产品可实现产值10亿元左右。

3、新型光电子产品用阻燃材料及其环境行为

该成果由实验室中青年骨干联合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共同完成。常用溴代阻燃剂因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将被逐步限制在电子、电气产品中的应用,作为有毒卤系阻燃剂的替代产品之一,烷基次膦酸盐类阻燃剂燃烧时低烟无毒,对环境污染少,少量添加即可达到好的阻燃效果,且对聚合物材料的各种性能影响甚微,是国际公认的电子产品用新一代安全环保阻燃剂,国内目前应用的主要是德国克莱恩公司的专利产品(二乙基次磷酸铝)。为打破国外垄断,实验室从2011年起,与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合作,开展烷基次膦酸铝阻燃剂的研究工作。

4、柔性太阳电池的减损与增强技术

该成果主要由实验室青年骨干教师完成。柔性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普遍偏低。针对这一科学问题,课题组开展了第三代太阳电池的减损与增强技术研究。基于以上工作,近三年来在相关研究领域共发表SCI论文13篇,被Chem. Soc. Rev.、Nano Energy、Mater. Horiz.等国际权威期刊和专著引用多次,单篇最高引用175次。

资料来源:江汉大学宣传部、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汉大学)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平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7

作者:平安

总阅读量:14353434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