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一心一意做药人——记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柳红


来源:中国粉体网   青黎

[导读]  不忘初心,一心一意做药人。科研上遇到再多的困难,柳红心中也总是充满热情。“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思考自己适合做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我觉得做科研是非常有意思的工作,这种信念给了我无尽的动力。”柳红说。

中国粉体网讯  多年来,她一如既往地怀着诚挚的热情,以其坚韧和睿智从事新药的研究与发现,并沉醉于其中。于新药研发丛林中,她的脚步无疑是稳健而坚实的。她,就是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组长柳红。



柳红在做实验。(图片来源: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官网)


个人简介


1999年获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01年9月博士后出站留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药物化学、药物设计和化学生物学研究。


近年来紧扣“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这条主线,构建了“有机合成新方法促进药物发现”新药研究技术体系,主要针对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代谢性和泌尿系统疾病、病毒、肿瘤和自身免疫等多个重大疾病领域进行新药创制研究,发现了一批具有深入研究价值的先导化合物,完成了7个1.1类创新药物的临床申报,其中5个获得临床批件,其余多个候选化合物进入全面临床前研究。围绕药物分子的优势骨架,系统开展了新的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发展了一系列具有原始创新、高效的合成方法体系,构建了含有7000个分子的多样性“优势骨架杂环库”。


在Science、Chemical Review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等杂志发表论文370余篇。申请专利21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证书53项,实现技术转让7项,参与13本专著的编写。获得第四批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荣誉称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9年度上海药学科技奖(基础研究类)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多项奖励,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其团队于2018年获得了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急国家之所急


出身医学世家的柳红,从小就对配药特别感兴趣。填报高考志愿时,她坚定地选择了中国药科大学。1999年,她于母校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上海药物所从事新药研发工作。


2020年初,春节将至,新冠肺炎来势汹汹。危急时刻,上海药物所迅速响应,成立抗疫攻关团队。自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暴发,柳红团队一直致力于抗冠状病毒药物研发,具有丰富的抗病毒药物研发经验。她迅速召集课题组成员成立抗疫攻关小组,积极寻找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药物。


由于冠状病毒主蛋白酶的底物结合口袋具有高度保守性,研发团队决定采取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策略进行抗新冠肺炎药物研发。不舍昼夜,鏖战数月,攻关小组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一类结构新颖、高效、安全的抗新冠肺炎病毒候选药物。在攻关团队和转化企业的合力推进下,该候选药物于2020年8月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于2021年3月在Frontage临床研究中心启动临床I期试验。


回首研发经历,柳红表示,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从事创新药物研究工作,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科学家应有的“标配”,“出新药、出好药”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是她实践的标准。


柳红长期关注禽流感、艾滋病等涉及国家卫生安全的重大疾病药物研发,为国家公共卫生安全进行技术储备。抗艾滋病项目成果转化难度大,她不顾风险坚持临床开发。目前,柳红团队开发的抗艾滋病新药塞拉维诺正处于临床I期研究阶段,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应时代趋势 创新研发方法


新药研发投入巨大,柳红深谙现实。为了降低研发成本、提高效率,她和团队将传统的药物化学设计方法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生物活性筛选方法相结合,可以针对感染性疾病(艾滋病、禽流感)、炎症、肿瘤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20余个靶标。该方法可用于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研究。


如何快速合成那些有药物潜力的化合物,用于活性测试和安全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过程。结合实际需要,柳红等发展了一系列创新、高效、环保的有机合成新方法。她表示,依托这些高效的合成方法,不仅能快速得到目标分子,还能建立具有优势骨架结构、化合物数目众多的化合物库。作为资源的储备,其可以在将来用于新靶点的活性筛选。


利用这个药物研究模式,柳红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团队针对感染性疾病、炎症、肿瘤以及代谢性疾病等多个疾病领域发现10余个候选新药,7个处于临床研究,获国内外授权专利86项,实现技术转让7项。“未来这个药物研究模式还将高效提供更多的疾病候选药物。”对此柳红充满信心。


一切成绩源于团队的共同努力


今年7月,2021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揭晓,柳红等10位科技工作者入选。“我是新药设计与发现科研团队的一员,所有的成绩和荣誉都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柳红说。


与很多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一样,柳红也希望能尽快出成果,但新药研发周期长,并不是每个合成的化合物都能成为上市的新药。在她看来,如何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科研氛围至关重要。“柳老师总能在平淡的科研工作中发现乐趣,并将欢乐传递给我们。”研究员王江说。


每年年末,柳红就会鼓励和组织学生编排小品、表演合唱等,节目总是能赢得喝彩、掌声。“科研是在一次次失败中探索的,而文艺创作却能发挥学生特长,丰富科研生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和团队始终是柳红牵挂和关注的。


做导师20多个年头,柳红时刻关注教育工作。她心系青少年科普,努力提升边远地区的教育水平,参与制作了多个科普教育课程课件以及科普微视频。“我没做什么,不值一提。”被问起这些,柳红连连摆手。


不忘初心,一心一意做药人。科研上遇到再多的困难,柳红心中也总是充满热情。“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思考自己适合做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我觉得做科研是非常有意思的工作,这种信念给了我无尽的动力。”柳红说。


参考来源: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官网、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等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青黎)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17

作者:青黎

总阅读量:6500454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