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盛科技:2024年营收48.94亿元!氧化锆研磨球等新品研发取得多项突破


来源:中国粉体网   山川

[导读]  凯盛科技:2024年营收48.94亿元!

中国粉体网讯  近日,凯盛科技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9,382.19万元,同比下降2.32%;实现利润总额24,035.37万元,同比上升18.77%;净利润19,452.94万元,同比上升29.2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015.83万元,同比上升30.76%。




公司披露,部分经营指标上升主要系2024年显示材料业务呈现向好发展趋势,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之部分新产品受到市场认可,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01.向市场要效益


公司有两大业务板块,即显示材料和应用材料。


显示材料业务主要包括柔性可折叠玻璃(UTG)、超薄电子玻璃、ITO导电膜玻璃、柔性触控、面板减薄、显示触控一体化模组,拥有较为完整的显示产业链。


应用材料产品主要围绕锆、硅、钛三种元素,立足锆系产品,如电熔氧化锆、硅酸锆、稳定锆等,在此基础上扩大产品系列,如球形石英粉、高纯合成二氧化硅、纳米钛酸钡、稀土抛光粉等产品。



应用材料板块不断拓展市场延链和应用场景,积极抢抓市场机遇。锆系产品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最大程度开发与耐火材料、氧化锆陶瓷过滤器厂家的市场合作,新增客户十余家;电熔氧化锆产品已成功进入刹车片制造公司供应链体系;活性氧化锆增加原锆铁红高端产品和研磨锆球材料领域的客户导入,销量同比增加24.4%;纳米氧化锆导入新能源正极材料各大主流客户,销量同比增长232.89%;球硅球铝产销两旺,销量同比增加45.5%,其中环氧灌封胶行业销量增幅超50%,开发覆铜板领域市场;抛光粉逆势而上,销量同比增加50.2%。


公司应用材料板块产品


公司显示材料板块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快速响应、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交付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UTG成为头部终端客户折叠手机柔性盖板核心供应商;应用于红旗顶级轿车“国雅”的国风柔性车载卷轴屏,是全球首款车载滑移卷曲显示屏。国显科技坚持“走出去”+“大客户”战略,平板、笔电等传统消费类业务稳中有进,加深与LG战略合作,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车载业务成功量产47支型号、新增31个项目定点,国际化业务占比同比增长17.4个百分点,国际化业务收入同比增加21.66%。


02.氧化锆研磨球等新品研发取得多项突破


公司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UTG一次成型项目点火试运行;新开发出UTG冷镀ITO产品,通过航天钙钛矿客户验证;UTG抗冲击可折叠迭代产品等持续开发中;成功开发不等厚柔性玻璃(UFG)获得凯盛集团技术进步一等奖;自自主研发具有护眼功能的黄光防眩(AG)技术,样品通过行业头部企业验证并达成合作;合成石英砂项目投料试产;氧化锆研磨球实现0.1mm-0.3mm规格的量产,通过MLCC客户的验证。


03.球形粉体等新项目正在推进


1、超薄柔性玻璃(UTG)二期项目


该项目由公司本部投资建设,建成的4条生产线在一期生产线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开发,UTG产品在生产效率、良率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并可以满足不同规格产品生产需要,此外,还有部分产线处于安装调试过程中,其他剩余生产线设备等已招标完成,产能可以满足当前市场需求。项目有所延迟,主要是为提高该项目的投资收益率,该项目将结合一次成型原片项目和市场实际情况逐条建设,现已经启动剩余产线布局,另一方面公司也将根据新的工艺技术进步,不断调整、优化、改进生产线配置,提升本项目竞争能力,更合理的使用募集资金,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预计2025年10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2、年产5000吨半导体二氧化硅生产线项目


该项目由凯盛应材投资建设,完成土建施工,设备、管道和电气仪表安装及调试;完成消防验收及试生产方案的报批;2024年12月,进行了有机硅源化工工段的合成、精馏投料试车。


3、电子封装用球形粉体材料项目


该项目由蚌埠中恒投资建设,2400t/a项目已建成投产;6000t/a项目厂房主体验收已完成,厂房室内装修和水电安装已完成。已建成投产1条球硅生产线、1条球铝生产线,正在安装剩余1条球硅生产线和1条球铝生产线及球化线给料系统和仪控设备。


蚌埠中恒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4、洛阳龙海信息显示超薄基板生产线二期项目


该项目由洛阳龙海投资建设,基础土建施工已完成,熔窑及锡槽主要设备、退火窑壳体、辊道、冷端支线机械手设备、公用工程安装已完成。


参考来源:凯盛科技2024年年报,公司官网


(中国粉体网/山川)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5

作者:山川

总阅读量:11874129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