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和财政补贴方面均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推动了三元材料向高镍方向发展。然而在高镍三元材料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却困难重重,其中之一便是高镍三元材料的特殊性对其生产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中国粉体网联合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委会将于2018年9月27-28日在南京举办“第二届能源颗粒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高峰论坛”,并邀请中南大学胡国荣教授为业内人士带来《高镍三元材料对生产装备的特殊要求》的报告。精彩报告,不容错过!
三元材料的生产中,混料磨料、高温烧结、粉碎分解是其三大主要环节,每个环节的控制以及设备的性能都会对最终产品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且生产高镍三元材料对工艺、装备、环境以及气氛灯要求更高。相比于低镍三元材料,高镍三元材料对生产设备有很多特殊要求。因此想要生产高质量的高镍三元材料,就要了解其对生产设备的特殊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一系列烧结、粉碎和运输等关键设备。
高镍三元材料对窑炉的特殊要求
高镍三元材料在前驱体烧结和材料生产环境方面的要求都较为苛刻,对烧结窑炉的要求表现为以下内容:
产品在存储使用过程中容易吸潮成果冻状,不易调浆和极片涂布,因此正极材料企业对窑炉设备等生产设备的各项性能要求都比较高;
高镍材料必须在纯氧气氛中高温合成,窑炉材质必须耐氧气腐蚀;
高镍三元材料使用氢氧化锂做锂源进行高温合成,氢氧化锂容易挥发且碱性很强,窑炉材质必须耐碱腐蚀。
目前高镍三元材料生产主要采用密封辊道窑,而国内能生产该类设备的企业比较少,还无法完全满足高镍三元材料的制备要求。
除此以外,高镍三元材料的生产对粉碎、干燥、运输等设备也有特殊的要求。比如高镍三元电池的制造对水分比较敏感,在前驱体生产中,干燥操作决定了前驱体成品的水分含量,并且对晶体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干燥设备能否正确选择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操作环境和生产成本。因此作为正极材料企业而言,选择正确的生产设备对高镍三元材料的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胡国荣教授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产业化方面的专家,致力于推动高镍三元材料的产业化发展。讲述高镍三元对生产装备的特殊要求,现场答疑解惑,9月27-28日,胡教授在南京上秦淮假日酒店与您不见不散!
胡国荣教授简介
胡国荣,中南大学教授,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轻金属及工业电化学研究所所长,先进电池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理事,中国锂电池协会理事,国际电源商情编委,锂电池通讯编委。
主要从事电化学理论与应用、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发明取得了突出成果。曾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 包括国家发改委重大产业化专项一项,国家科技部“863” 项目一项,负责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一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一项以及湖南省重点科技项目多项。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产业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成功实现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的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