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严纯华,江苏如皋人,北京大学博士,教授,兰州大学校长(副部长级),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研究领域
严院士主要从事稀土分离理论、应用及稀土功能材料研究。具体分为:高纯稀土化合物分离及其工艺设计、控制;功能稀土配合物的组装、结构与性质;稀土复合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质。
坚持不懈,勇于“攀登”
严纯华院士致力于稀土分离理论、应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并为中国稀土分离工业发展和稀土功能材料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他的眼里,“稀土就是一本百科全书,翻到哪一页都可以读到精彩的句子”。
严院士师从徐光宪院士,在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发展了徐光宪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串级萃取理论”及稀土分离流程的最优化设计方法,实现了高纯重稀土的大规模工业生产。这项研究成果也是他认为自己学术生涯中一件“最有意思的工作”。
在科研方面,严院士始终坚持“在一个领域里做别人没有做出来的东西”这一目标。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他在老师们的指导和同行们的支持下,先后组织、主持了“攀登项目”和首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迄今已经连续完成了三项稀土科技领域的973项目。这些项目进一步夯实了中国稀土分离科学和技术在国际的领先地位,发展了我国稀土绿色高效的分离流程和产业。
作为稀土领域一系列重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组织者,严纯华与我国稀土研究同行一道,解决了一系列“卡脖子”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继续保持着中国在稀土采选冶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促进了稀土在高精尖材料、器件和装备方面的应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严纯华院士师从“中国稀土之父”、2008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徐光宪院士,其科研和教育都深受其影响。严院士曾说:“师从徐先生是我一生的幸福,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他都是我们的榜样。”
严院士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仅仅传授科学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通过课堂内外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达做人、敬业的精神。截至2016年,严纯华院士已经培养超过40名博士、11名硕士。并且在北大工作期间,尽管严院士科研和教学繁忙,时常感觉时间紧迫,但是仍然会抽时间积极参加青少年科技辅导活动,让中学生来体验科研过程,使他们在实践中明白科研工作的严谨性,感受科研的辛苦和乐趣。
严纯华院士建议青年学者要趁着年轻,让自己“累一点”,即脑子要多琢磨自己所做之事,同时身体也要“累”,把所思所想用自己的手尽可能快的加以落实,这一过程可能有很多失败,但也说明距离成功越来越近。同时还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这对生命周期的延长是无可比拟的投入,也是对事业、家庭负责的表现。(粉体网编辑整理/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