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纳米材料在医药中的现状及前景


来源:中国粉体网   秋林

[导读]  近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碳纳米管毒理机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实现了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又一大飞跃。

中国粉体网讯  近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碳纳米管毒理机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实现了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又一大飞跃。近年来,纳米技术突飞猛进,这使得纳米材料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从事纳米材料应用的企业也呈现大幅度增长,在医药化工方面,纳米技术更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前景,有望2025年中国成为全球纳米材料第二大市场。


我国纳米技术企业的发展现状


到目前为止,新三板已经有63家挂牌企业涉及纳米技术,其中纳米材料规模最大,并在其他的方向上继续延伸。从现在的发展来看,不管是从学术范围还是经济体系下,对纳米材料深一步探讨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都不断追求的方向。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球范围下的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的产值将超过3万亿美元,从当今经济的整体形态来看,处在高度发达产业化阵营的依然是美国、日本。像中国、俄罗斯等纳米大国的纳米产业还亟待发展。


应用前景


在药物治疗方面


当颗粒小于某一尺度时,较小颗粒的溶解度大于较大颗粒,因此,控制药物颗粒大小就可以控制颗粒的溶解速率。纳米颗粒具有非常大的溶解度,控制纳米颗粒的大小及粒度分布,可以控制药物释放速率,提高功效和药物有效利用率,如具有生物活性的各种肤类、治疗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胰岛素等。而且磁性纳米粒子在分离癌细胞和正常细胞方面经动物及临床试验已经获得成功,显示出了引人注目的应用前景。

 

在药物载体方面


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在医学领域中广为应用,是现代药剂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将磁性纳米颗粒与药物结合,注入到人体内,药物可在病变部位集中,从而达到定向治疗的目的。其优点是:可缓释药物,从而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达到靶向输送药物的目的;在保证药物作用的前提下,减少给药剂量,减轻或避免毒副反应;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有利于储存;保护药物,防止其被核酸酶降解;建立一些新的给药途径等。载药纳米颗粒可作为异物被巨噬细胞吞噬,在网状内皮系统聚集,纳米材料药物载体的装载、可控释放以及靶向传输对人类重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医疗诊断方面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1973年开始应用于医学临床检测,现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无侵入性肿瘤早期诊断手段。MRI需要借助造影剂来提高诊断能力,磁性纳米粒子在MRI领域中常常作为造影剂使用,以此提高MRI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造影剂可缩短质子的弛豫时间,间接地改变质子所产生的信号强度,提高人体肿瘤与正常部位的成像对比度,粒径在3一10 nm的超顺磁氧化铁颗粒已经被制成磁共振的成像剂应用于临床诊断。


纳米材料的安全性


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已应用于药物载体、癌症治疗、基因治疗、抗菌材料、组织工程、医学诊断等方面,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好处。然而,有关纳米材料毒理学的报道也很多,由于纳米材料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和界面效应以及量子尺寸效应等特性,可能引发特殊的生物学效应,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纳米技术在促进医药、工业发展的同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卫生也同样构成潜在的威胁。相同化学组成的纳米材料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其潜在毒性、次级效应、生物降解能力也存在质疑。如何评价纳米医药的安全性和毒性,如何优化纳米技术使这些医药材料适合于人体生物系统,以及如何避免或降低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简而言之,和其他前沿学科一样,纳米医学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但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对其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研究的深入及生物安全性问题的阐明和解决,纳米技术将成为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为许多重大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推荐1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