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享人生:纳米强人王中林


来源:央广网

[导读]  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眼里,自己研究的纳米发电技术正在颠覆传统的发电模式,让一颦一笑间“放电”成为可能!

中国粉体网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有一种人:他们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们是文明进步的领跑者,是开拓创新的实践者;他们以知识的力量承载着国家前行的希望。他们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天下英才》,讲述当代知识分子的理想、情怀与担当。


记者:纳米材料由来已久,对你的研究来说,面临的最大机遇是什么?


王中林:现在是物联网、互联网时代。我们这个技术正好又踏上了时代需求的鼓点,一下子就打开了局面。


记者:你怎么看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王中林:迈克尔乔丹说过一句话,I love basketball,I have the passion。我热衷于篮球,我的一切都奉献给篮球。就像我做科学,我热爱科学,这是我爱好的事情。


记者:2015年您获得汤森路透奖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期待有一天能获奖吗?


王中林:把每天的希望变为自己的行动更重要,至于说后面的结果很难预料,但是我觉得只有自己对自己满意、人生无憾最重要。


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眼里,自己研究的纳米发电技术正在颠覆传统的发电模式,让一颦一笑间“放电”成为可能,“假如办公室我铺上了地毯,我们可以把纳米发电机做成阵列式,人在上面行走时踩到哪一点我们能严格的知道。整个阵列不需要供电,就踩这个动作它产生电信号。”


眼皮动一下、手指头动一下,走路、心跳包括手臂的挥动、车轮的转动等,在王中林的研究中,这些机械能都变为电能、都可以为设备提供能量,这也让纳米发电技术在物联网时代看到了无限可能,“同时基于这个也提出了自驱动,一个器件不依赖于我们给它的能源,它自己可以从工作环境里摄取能量,可以可持续的连续不断工作。”


柔性摩擦纳米发电机是王中林手中的一张“王牌”,利用这项技术织成发电网,甚至可以直接放在海面上,在海浪波动中就能源源不断获取能量。但是王中林说,这项成果的诞生竟然源于2009年的一次意外,“让学生去做电纺丝仿压电材料发电,学生去做测时发现输出电压比我们想象的高三倍,我想我们不应该这么高,可能是个人为因素,就没有去挖掘这个现象。”


可是到了2011年,这个奇特的现象再度出现,团队成员在做压电发电机实验时,输出本应该是1伏,却得到3到5倍的提高,这引起了王中林的重视,“当时我就警觉了,我说这个不应该这么高,为什么突然提高了3到5倍,所以我们就去找到底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开始证明3到5倍的增加不是个错误的信号。”


最终王中林发现,“意外”的背后是“摩擦”开了个玩笑。王中林想,为什么不把自然界中的“摩擦起电”为我所用、试试“摩擦发电”?“这东西好像挺简单的,为什么上百年来没人发明?就是被忽略的现象后面蕴藏着未来应用的先机,正是这不起眼的里边我们找到了以后没有放弃,一直做了4、5年研究,现在形成了领域。”


“意外”给王中林带来的不仅有研究的灵感还有人生轨迹的改变。2010年元旦,王中林本打算结束在北京的工作动身回美国,却在办公室桌上看到了一封“院士春节联欢晚会”的邀请信,“改了票之后我也没多想就去了院士联欢会碰见了白春礼院长。白院长把我拉到边上,开始跟我说中组部顶尖****要组建个所,希望你考虑这事儿。可以说是巧合,可以说是命运的安排,所以是不是有传奇色彩?如果我改票走了,就没有之后的事了。”



正是这次改签,促成了王中林和中科院的缘分,他就此进入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任首席科学家。虽已是外籍院士,但王中林位于北京的办公室陈设却极为简单,他对此似乎并不以为意。可每当描绘起自己研究成果的应用,王中林就会不自觉地提高音调,语速也加快了。他的愿望,就是用自己在科研领域的呕心沥血改变世界,“我们做研究要能做到上‘书架子’也能上‘货架子’,就是咱们说的顶天立地。”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虽然在很多人眼里,王中林的经历充满了传奇和偶然,但是这些“戏剧性”与幸运的背后,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地钻研与求索。让记者出乎意料的是,这样一位知名学者偶像竟是功夫巨星李小龙,因为那不服输的信念是相同的,“我到现在都喜欢他,就是绝对那种不可战胜的气质。我们做事情就是要有这种不可战胜的气概。就像做科学一样,你遇到困难、遇到强大挑战,就是要有必胜的信念。”


推荐6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