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黑龙江省是我国石墨主产区,石墨矿石储量占全国储量的64%,占世界储量的45%,在中国石墨产业发展版图中,地位举足轻重;但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资源破坏严重、缺少高新技术产品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石墨产业的发展。如今,黑龙江已将石墨列为十大重点产业之一,那么,黑龙江如何补“短板”,才能不负资源优势,真正做强石墨产业呢?
点“墨”成金 黑龙江如何做强石墨产业?
石墨大省 无出其右
据了解,作为石墨大省,黑龙江省的石墨矿石储量占全国储量的64%,石墨矿石平均品位9%—10%,最高达35%,是中国晶质石墨矿最主要的蕴藏区和生产区。全省晶质石墨矿产地有20多处,主要分布在鸡西、鹤岗、牡丹江、七台河等地,开采条件优越。
在国内石墨领域,黑龙江省的石墨产业起步较早,鸡西的柳毛石墨矿在日伪时期就已被发现并建矿采选,新中国成立后几经扩建,曾是“亚洲第一大矿”。目前,黑龙江省石墨采选及制品企业多集中在鸡西、鹤岗两个石墨主产区,截止到2015年末,共有各类采选、加工企业71户。按工信部准入公告的石墨选矿总产能超过80万吨,产能及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黑龙江省的科研基础比较好,省内高校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大学都有研究团队对石墨性能及石墨新材料进行研究与探索。这些表明,黑龙江省发展石墨产业拥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与一定的研发能力。
问题突出 亟待破解
黑龙江省科技界一位资深人士曾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地石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原始开采,资源浪费严重;二是科技含量不高,产业优势不强;三是环境污染突出,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据了解,经过近两年整合,黑龙江仍有近40家采矿选矿企业,生产布局分散,缺少专业化协作分工和规模效应。在开采矿山资源时,为降低成本,普遍存在采富弃贫、采浅弃深的现象,资源浪费严重。同时,由于国内石墨市场的无序竞争,在利益驱使下,石墨企业常以极低的价格,将石墨原料销往国外,致使大量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低价外流。
更关键的是石墨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由于受资金缺乏、技术和设备落后、人才短缺及国外核心技术被垄断等因素制约,黑龙江省石墨企业多停留在初级原料的生产加工上,甚至是原料的直接外销,产品附加值和产品系列化程度不高,这都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
相关专家告诉记者,一些石墨企业的经营者是从煤老板转行而来,与他们交流很难,“你讲的内容他不明白,他讲的内容你也不知所云。”一些企业连一名大学生都没有,“没人才,没有转型意识,不知用户发展需求,这样的企业怎么能做好石墨精深加工呢?”
对石墨开采环境污染进行了专门调研的黑龙江省政协副秘书长李志平说,采选企业开采的随意性很大,开采之后没有复垦方案,开采形成的废弃矿场、废石、废渣等乱堆乱放,废水随意排放等,不仅污染了周围的土地和地表水系,还严重地破坏了矿区的生态环境。
矢志石墨发展 发挥资源优势
尽管石墨产业发展面临不少的实际问题,黑龙江省一直致力于规范石墨产业发展,不断提升科研水平,改变“原墨”输出省的形象,努力将资源优势化为产业优势,七台河宝泰隆(601011,股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现百吨石墨烯量产就是一个体现。
据黑龙江省工信委原料处处长王毅介绍,黑龙江省已将石墨产业列为全省十大产业之一,并将“促进石墨产业快速发展”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黑龙江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石墨产业推进组,黑龙江省工信委还制定了《黑龙江省加快石墨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黑龙江省发展石墨产业链实施方案》,引领石墨产业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了规范石墨矿产资源的采选,黑龙江省积极推广萝北县的模式,实现“一矿一采”和“一矿多供”,即对区域内企业按其深加工能力配置资源,防止采富弃贫、乱采滥掘现象发生。在鸡西、萝北石墨选矿企业密集区,借鉴集资参股,统一供矿模式,解决尾矿堆存、污水处理等问题。
为了提升科研能力,一些骨干企业与地市也主动出击。奥宇石墨集团与武汉理工大学余永富院士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中国宝安(000009,股吧)集团万鑫石墨谷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建设了北大—宝安烯碳科技联合实验室,同时,鸡西市建立了国家级石墨检测中心,鹤岗市建设了省级石墨检测中心。
现在,黑龙江省重点打造鸡西“中国石墨之都”及鹤岗萝北的“中国石墨城”,并在哈尔滨设立研发交易中心,倾力打造黑龙江人梦寐以求的“国际石墨谷”。据黑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李明春介绍,面对石墨产业的未来发展,黑龙江省编制了《石墨产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2012—2020年)》和《石墨产业科技发展实施方案》,将优先发展储能材料、密封材料、超硬材料、石墨烯材料、传导材料五大石墨精深加工产业链。
作为石墨资源大省,黑龙江准备抓住石墨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努力实现石墨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尽早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