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稀土,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17种元素,又称稀土金属。如今,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石化、冶金、机械、能源、轻工、环保、农业等领域。进入21世纪,稀土新材料的发展更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风向标。
天时、地利与人和,缔造了包头“稀土之都”稀土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而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以资源命名的国家级高新区——包头稀土高新区,对于发展壮大我国的稀土产业,提升我国稀土事业科技水平,改善我国稀土开发利用低水平现状,更是责无旁贷。
逝者如斯,我们唯有只争朝夕!
正是立足于这样一个基点上,“十二五”期间特别是2015年以来,稀土高新区开足马力,全身心投入到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上来。如椽巨笔,绘就稀土发展新图景;节奏铿锵,迈出工业强区新步伐。一批在同行业领先的科技成果正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积极探索推动稀土产业转型升级
稀土是极为珍贵的战略资源。包头是举世闻名的稀土之都。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产业园区拥有2平方公里稀土应用产业园区,65家稀土企业。从产业基础看,目前我市稀土产业已初步形成“稀土原料-稀土新材料-稀土终端应用产品”的产业格局,并逐步延伸了稀土永磁、储氢、抛光、发光、催化等产业链。
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
肩负起建设稀土新材料基地、发展中国稀土产业的重要使命,这个方向和决心稀土高新区从未动摇。同时,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稀土企业多小散、产业集中度不高,稀土矿产私挖滥采现象屡禁不止,产能过剩严重等不利因素也摆在了他们面前。如何在危机中迅速找到出路,不断发展和壮大我国的稀土事业,已经成为稀土高新区的当务之急。
在困境中寻求突围,离不开企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
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批复《包头市稀土产业转型升级试点方案》,从2015年起,3年内将给予近10亿元的资金支持,力争到2017年年底把包头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终端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基地。《试点方案》提出了推进大集团建设、加快重点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型应用企业等多项重点任务。这就要求稀土高新区,必须加快稀土产业转型升级,为国内稀土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是责任,也是机遇;而这样的机遇,对于稀土高新区稀土企业来说,无疑也是重大利好,并由此带来了稀土产业的重大转变。
“同样是钕铁硼,过去大部分企业都是按原料来卖,1公斤的价格也就是500到600元,而且价格波动得很厉害。现在我们把原材料经过电镀加工制作成毛坯,价格就要按片计算,是过去的2到3倍。”包头拓力拓公司负责人介绍,2014年7月,该公司钕铁硼毛坯电镀加工项目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填补了包头市稀土永磁材料电镀处理的空白,也为永磁材料向后加工延伸奠定了基础。“困扰包头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多年的难题终于得以解决,我们在本地就可以把产品向下游产业链延伸,放大产品的价值。”目前,该公司60%以上的产品出口。
而对于威丰电磁材料公司来说,转型升级更是企业发展的新希望。2015年,威丰电磁与王一德院士及其团队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开展“取向硅钢后期生产过程中添加稀土的研究”、“高磁感取向硅钢(hi-b钢)的研发”和“取向硅钢磁场退火的研究”。其中“取向硅钢磁场退火的研究”主要研究取向硅钢在具有磁场的条件下进行退火,从而提升取向硅钢的性能,填补了国内空白。通过合作,企业关键技术难题得以突破,科技成果得以快速转化,转型升级驶入快车道。
稀土高新区还着力推动稀土产业结构向稀土新材料和终端应用产品转变,加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解决制约发展终端应用产品的瓶颈问题,提高行业整体附加值。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的推动下,稀土高新区稀土企业凝聚起了建设稀土新材料基地的强大力量。天和磁材永磁产品进军国际市场;杰明纳蓝宝石抛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永安永磁电机应用于航天航空、深井钻探、新能源汽车等高精尖领域。
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能力的增长,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2015年,21户规模以上稀土企业累计纳税53338万元,同比增长90.3%。其中,稀土原材料企业占87.1%,实现46446万元,同比增长89.9%;稀土新材料企业占11.3%,实现6045万元,同比增长114.3%。稀土终端应用企业占1.6%,实现847万元,同比增长12%。稀土产业园区内中高端产品发展势头强劲,所占份额已达到85%以上,这也意味着高新区稀土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的进一步跨越。
◆持续发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把稀土新材料基地列为六大产业之首,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为发展我市稀土产业而做出的重要决定。稀土高新区按照“高新特快”发展要求和我市“东铝西钢南高北装”战略布局,全面推进稀土新材料基地建设。
2014年6月13日,以稀土产业为主要特色的包头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全面开工。特色产业基地拟入驻总投资115亿元的13个产业化基地和42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是稀土高新区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和带动发展的重要举措。
经过一年如火如荼的建设,目前a区的建设已接近尾声。走进基地,一排排橘红与白色相间的厂房整齐排列。与“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配套建设的还有55个高新特色产业项目,包括稀土新材料、节能环保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稀土高新区对于所有的项目采取全新的运作机制,由政府国有公司一次性购地,统一为企业建厂,节省了企业前期资金投入、缩短了企业投产建设周期,同时也从根本上杜绝了个别企业“圈地”的念头。
基地将采用全新的运作、服务和管理机制,统一为企业量身订制多层厂房,统一建设集研发、中试、办公及生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配套服务平台,让企业实现拎包入住的同时,有望使项目投产周期缩短2至3年,土地利用率、产出率预计将提高5倍以上,投资强度将达到每亩900万元。基地还将通过建立高端人才柔性引进机制、中试基地,组建科技金融服务公司、高科技产业发展公司,建立入驻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和组织科技成果交易会,为企业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截至目前,已有32家企业确定入驻一期厂房。其中,稀土新材料企业6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14家、节能环保制造企业3家、电子信息及云计算企业2家、医疗器械企业2家、清华启迪园企业4家及中科院中科稀土1家。预计32家企业完成项目投资26.87亿元,总产值约61亿元,利税约4.25亿元。
按照“包头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目标,到2017年该基地将实现产值120亿元,年上缴税金10亿元,新认定创新型企业20家,形成1个以上国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将打造成为承接国家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基地,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自治区创新要素集聚、展示和交易中心,连接东西部地区创新合作的互动平台。
◆科技创新强化服务护航稀土产业发展
通过加强稀土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品转型升级,是稀土高新始终不渝的目标。为此,他们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打造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在包头稀土研究院和区内20多家自治区级稀土企业研发中心的基础上,2012年-2014年先后成立了北京大学包头创新研究院和浙江大学包头工业技术研究院。2015年3月,包头市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5月“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在稀土高新区揭牌成立,由自治区、包头市政府、稀土高新区和北方稀土集团共出资2亿元建设。成功搭建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将为稀土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发文批准,成立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并于2014年3月28日开盘运营。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是我国首家全国性的稀土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2015年稀交所实现交易额240亿元,是2014年的4.3倍;实现产品交易量22.77万吨,是2014年的6.5倍。入市企业达到115家,覆盖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稀交所”的建设,实现了稀土资源优势和现代市场金融工具的有效结合,促进了稀土新材料产业链条的完善,并带动商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
——加快项目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依托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创新研发平台,目前正在实施建设80多项稀土产品、技术和装备等研发和服务平台类项目。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提升装备自动化水平,加速一批科研成果转化。目前,包头稀土院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就共同开发通讯、汽车领域用稀土镁合金新材料签订了产品协同开发协议;与海尔集团签订联合开发磁致冷低温保鲜系统合作协议;与包钢集团共同开展了稀土铈铁中间合金技术攻关并为包钢集团提供优质稀土中间合金。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和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先后与稀土高新区内稀土企业进行了对接,调研生产工艺,了解技术瓶颈,已在钕铁硼真空离子镀膜技术、企业自动化生产改造、稀土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方面开展了针对性地合作交流。
——2015年,稀土高新区管委会根据市政府针对稀土企业建立的月例会制度,抽调百名干部,成立了两个稀土项目服务工作组,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困难。稀土行业管理部门建立了项目周例会制和专人负责制。每个项目分配部门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专项协调跟踪。每周召开项目推进会,总结项目进度,分析问题和研究对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补办建设手续问题保障企业生产经营,为企业牵线搭桥引进资金和技术盘活存量资产,为企业争取电力多边交易电价降低生产成本,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问题保障职工安心工作……
——多措并举为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为企业争取到2015-2017年三年的资金支持(其中2015年资金支持额为3亿元),对推动稀土企业的转型升级,打造全国稀土新材料示范基地将发挥重要作用。开展银企对接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组织两家国有担保公司即百佳担保和鼎新担保,及中国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各稀土企业进行对接交流,国有担保公司优先对稀土企业提供担保贷款,稀土企业间进行互助担保贷款,解决资金问题。
率先发力寻求突围,抢占先机促进发展。“十三五”时期,稀土高新区将大力实施“稀土+”发展战略,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品规模,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稀土开发利用整体水平,力争到2017年,高端稀土磁性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由现在的10%、12%和15%提高至30%、40%和60%以上,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终端应用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基地。
稀土高新区稀土产业发展大事记
■成立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实现了稀土资源优势和现代市场金融工具的有效结合,促进了稀土新材料产业链条的完善,并带动商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
■投资10亿元,建设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已建成22栋、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入驻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晶体电波等32个高科技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达80%以上。
■重点引进稀土电动自行车、led照明、稀土催化产品等一系列节能环保项目,初步实现了稀土资源就地转化。
■投资2亿元建成钕铁硼电镀园区,推进产品向下游产业链延伸。投入运营后,可降低永磁企业电镀成本40%,彻底打通磁材电镀瓶颈。
■获批国家“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项目31个、总投资54亿元,分别占获批项目总数、投资总额的86%、90%,2015年到位2.7亿元,占全市资金到位额90%。
■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中国工程院王一德“取向硅钢”院士专家工作站挂牌运营。
■根据包头市建设稀土新材料基地的战略目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技术路线图,按照“项目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土地集约”的要求,合理规划和布局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区、稀土储氢材料产业区、稀土发光材料产业区、稀土催化、抛光等新材料产业区和后加工区,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将包头建成全国最重要的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
天时、地利与人和,缔造了包头“稀土之都”稀土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而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以资源命名的国家级高新区——包头稀土高新区,对于发展壮大我国的稀土产业,提升我国稀土事业科技水平,改善我国稀土开发利用低水平现状,更是责无旁贷。
逝者如斯,我们唯有只争朝夕!
正是立足于这样一个基点上,“十二五”期间特别是2015年以来,稀土高新区开足马力,全身心投入到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上来。如椽巨笔,绘就稀土发展新图景;节奏铿锵,迈出工业强区新步伐。一批在同行业领先的科技成果正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积极探索推动稀土产业转型升级
稀土是极为珍贵的战略资源。包头是举世闻名的稀土之都。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产业园区拥有2平方公里稀土应用产业园区,65家稀土企业。从产业基础看,目前我市稀土产业已初步形成“稀土原料-稀土新材料-稀土终端应用产品”的产业格局,并逐步延伸了稀土永磁、储氢、抛光、发光、催化等产业链。
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
肩负起建设稀土新材料基地、发展中国稀土产业的重要使命,这个方向和决心稀土高新区从未动摇。同时,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稀土企业多小散、产业集中度不高,稀土矿产私挖滥采现象屡禁不止,产能过剩严重等不利因素也摆在了他们面前。如何在危机中迅速找到出路,不断发展和壮大我国的稀土事业,已经成为稀土高新区的当务之急。
在困境中寻求突围,离不开企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
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批复《包头市稀土产业转型升级试点方案》,从2015年起,3年内将给予近10亿元的资金支持,力争到2017年年底把包头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终端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基地。《试点方案》提出了推进大集团建设、加快重点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型应用企业等多项重点任务。这就要求稀土高新区,必须加快稀土产业转型升级,为国内稀土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是责任,也是机遇;而这样的机遇,对于稀土高新区稀土企业来说,无疑也是重大利好,并由此带来了稀土产业的重大转变。
“同样是钕铁硼,过去大部分企业都是按原料来卖,1公斤的价格也就是500到600元,而且价格波动得很厉害。现在我们把原材料经过电镀加工制作成毛坯,价格就要按片计算,是过去的2到3倍。”包头拓力拓公司负责人介绍,2014年7月,该公司钕铁硼毛坯电镀加工项目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填补了包头市稀土永磁材料电镀处理的空白,也为永磁材料向后加工延伸奠定了基础。“困扰包头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多年的难题终于得以解决,我们在本地就可以把产品向下游产业链延伸,放大产品的价值。”目前,该公司60%以上的产品出口。
而对于威丰电磁材料公司来说,转型升级更是企业发展的新希望。2015年,威丰电磁与王一德院士及其团队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开展“取向硅钢后期生产过程中添加稀土的研究”、“高磁感取向硅钢(hi-b钢)的研发”和“取向硅钢磁场退火的研究”。其中“取向硅钢磁场退火的研究”主要研究取向硅钢在具有磁场的条件下进行退火,从而提升取向硅钢的性能,填补了国内空白。通过合作,企业关键技术难题得以突破,科技成果得以快速转化,转型升级驶入快车道。
稀土高新区还着力推动稀土产业结构向稀土新材料和终端应用产品转变,加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解决制约发展终端应用产品的瓶颈问题,提高行业整体附加值。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的推动下,稀土高新区稀土企业凝聚起了建设稀土新材料基地的强大力量。天和磁材永磁产品进军国际市场;杰明纳蓝宝石抛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永安永磁电机应用于航天航空、深井钻探、新能源汽车等高精尖领域。
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能力的增长,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2015年,21户规模以上稀土企业累计纳税53338万元,同比增长90.3%。其中,稀土原材料企业占87.1%,实现46446万元,同比增长89.9%;稀土新材料企业占11.3%,实现6045万元,同比增长114.3%。稀土终端应用企业占1.6%,实现847万元,同比增长12%。稀土产业园区内中高端产品发展势头强劲,所占份额已达到85%以上,这也意味着高新区稀土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的进一步跨越。
◆持续发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把稀土新材料基地列为六大产业之首,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为发展我市稀土产业而做出的重要决定。稀土高新区按照“高新特快”发展要求和我市“东铝西钢南高北装”战略布局,全面推进稀土新材料基地建设。
2014年6月13日,以稀土产业为主要特色的包头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全面开工。特色产业基地拟入驻总投资115亿元的13个产业化基地和42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是稀土高新区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和带动发展的重要举措。
经过一年如火如荼的建设,目前a区的建设已接近尾声。走进基地,一排排橘红与白色相间的厂房整齐排列。与“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配套建设的还有55个高新特色产业项目,包括稀土新材料、节能环保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稀土高新区对于所有的项目采取全新的运作机制,由政府国有公司一次性购地,统一为企业建厂,节省了企业前期资金投入、缩短了企业投产建设周期,同时也从根本上杜绝了个别企业“圈地”的念头。
基地将采用全新的运作、服务和管理机制,统一为企业量身订制多层厂房,统一建设集研发、中试、办公及生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配套服务平台,让企业实现拎包入住的同时,有望使项目投产周期缩短2至3年,土地利用率、产出率预计将提高5倍以上,投资强度将达到每亩900万元。基地还将通过建立高端人才柔性引进机制、中试基地,组建科技金融服务公司、高科技产业发展公司,建立入驻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和组织科技成果交易会,为企业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截至目前,已有32家企业确定入驻一期厂房。其中,稀土新材料企业6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14家、节能环保制造企业3家、电子信息及云计算企业2家、医疗器械企业2家、清华启迪园企业4家及中科院中科稀土1家。预计32家企业完成项目投资26.87亿元,总产值约61亿元,利税约4.25亿元。
按照“包头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目标,到2017年该基地将实现产值120亿元,年上缴税金10亿元,新认定创新型企业20家,形成1个以上国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将打造成为承接国家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基地,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自治区创新要素集聚、展示和交易中心,连接东西部地区创新合作的互动平台。
◆科技创新强化服务护航稀土产业发展
通过加强稀土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品转型升级,是稀土高新始终不渝的目标。为此,他们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打造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在包头稀土研究院和区内20多家自治区级稀土企业研发中心的基础上,2012年-2014年先后成立了北京大学包头创新研究院和浙江大学包头工业技术研究院。2015年3月,包头市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5月“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在稀土高新区揭牌成立,由自治区、包头市政府、稀土高新区和北方稀土集团共出资2亿元建设。成功搭建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将为稀土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发文批准,成立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并于2014年3月28日开盘运营。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是我国首家全国性的稀土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2015年稀交所实现交易额240亿元,是2014年的4.3倍;实现产品交易量22.77万吨,是2014年的6.5倍。入市企业达到115家,覆盖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稀交所”的建设,实现了稀土资源优势和现代市场金融工具的有效结合,促进了稀土新材料产业链条的完善,并带动商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
——加快项目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依托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创新研发平台,目前正在实施建设80多项稀土产品、技术和装备等研发和服务平台类项目。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提升装备自动化水平,加速一批科研成果转化。目前,包头稀土院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就共同开发通讯、汽车领域用稀土镁合金新材料签订了产品协同开发协议;与海尔集团签订联合开发磁致冷低温保鲜系统合作协议;与包钢集团共同开展了稀土铈铁中间合金技术攻关并为包钢集团提供优质稀土中间合金。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和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先后与稀土高新区内稀土企业进行了对接,调研生产工艺,了解技术瓶颈,已在钕铁硼真空离子镀膜技术、企业自动化生产改造、稀土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方面开展了针对性地合作交流。
——2015年,稀土高新区管委会根据市政府针对稀土企业建立的月例会制度,抽调百名干部,成立了两个稀土项目服务工作组,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困难。稀土行业管理部门建立了项目周例会制和专人负责制。每个项目分配部门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专项协调跟踪。每周召开项目推进会,总结项目进度,分析问题和研究对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补办建设手续问题保障企业生产经营,为企业牵线搭桥引进资金和技术盘活存量资产,为企业争取电力多边交易电价降低生产成本,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问题保障职工安心工作……
——多措并举为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为企业争取到2015-2017年三年的资金支持(其中2015年资金支持额为3亿元),对推动稀土企业的转型升级,打造全国稀土新材料示范基地将发挥重要作用。开展银企对接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组织两家国有担保公司即百佳担保和鼎新担保,及中国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各稀土企业进行对接交流,国有担保公司优先对稀土企业提供担保贷款,稀土企业间进行互助担保贷款,解决资金问题。
率先发力寻求突围,抢占先机促进发展。“十三五”时期,稀土高新区将大力实施“稀土+”发展战略,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品规模,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稀土开发利用整体水平,力争到2017年,高端稀土磁性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由现在的10%、12%和15%提高至30%、40%和60%以上,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终端应用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基地。
稀土高新区稀土产业发展大事记
■成立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实现了稀土资源优势和现代市场金融工具的有效结合,促进了稀土新材料产业链条的完善,并带动商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
■投资10亿元,建设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已建成22栋、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入驻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晶体电波等32个高科技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达80%以上。
■重点引进稀土电动自行车、led照明、稀土催化产品等一系列节能环保项目,初步实现了稀土资源就地转化。
■投资2亿元建成钕铁硼电镀园区,推进产品向下游产业链延伸。投入运营后,可降低永磁企业电镀成本40%,彻底打通磁材电镀瓶颈。
■获批国家“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项目31个、总投资54亿元,分别占获批项目总数、投资总额的86%、90%,2015年到位2.7亿元,占全市资金到位额90%。
■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中国工程院王一德“取向硅钢”院士专家工作站挂牌运营。
■根据包头市建设稀土新材料基地的战略目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技术路线图,按照“项目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土地集约”的要求,合理规划和布局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区、稀土储氢材料产业区、稀土发光材料产业区、稀土催化、抛光等新材料产业区和后加工区,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将包头建成全国最重要的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