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面对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除了戴口罩,还有多少防霾装备可供选择呢?近日,江苏师范大学李海涛教授团队,经过几年努力,研发出一种新型实用雾霾防护帽和防霾夹克,获得国家专利。该产品不仅保护了口腔和呼吸系统,更能对眼、耳、皮肤、头发等进行全面防护,封闭性好,适用于对粉尘颗粒、花粉、柳絮等过敏的易感人群。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海归专家,李海涛教授一直致力于针对雾霾的科研项目,其近期研制出一种功能性材料——石墨烯炭分子筛,与同等重量的活性炭相比,其吸附性能提高20倍,有望应用于防霾领域。李海涛也因为丰硕的科研成果,被誉为“克雾霾专家”。
新型防霾产品获得国家专利
记者了解到,李海涛平时热衷户外锻炼,然而,经常出现的雾霾天气,让他感觉到了困扰。李海涛表示,他刚开始也是想到选购一些防霾装备,但是寻遍了市场,也只能找到一些口罩等物品。他认为,在污染天气下只戴着单薄的口罩,或者用衣物包裹好裸露的皮肤,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李海涛由此断定,今后雾霾防护产品将有很大市场。李海涛率先启动了雾霾颗粒影响与癌症早期诊断科研项目,经过团队几年的持续研发,终于自主研发出一种新型实用雾霾防护帽和防霾夹克,该产品近期也顺利获得了国家专利。
据介绍,李海涛的新产品,包括帽子本体、筒状面罩、透明视窗和防水口袋。面罩材质有四层,其中包含一层由团队自主研发的新型无害纳米碳材料滤层,对雾霾颗粒有较强的吸附过滤能力,综合过滤效果达到了欧洲EN149:2001 FFP3标准。同时该材料透气性好,使佩戴者呼吸自然,不会感觉闷热,这是其他雾霾防护产品难以做到的;而防雾霾夹克里更是配备有PM2.5-温度-湿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使用者所处外环境和夹克内环境的空气质量;而他自主开发的APP软件更是符合当下移动互联网的精神,实现了夹克上各种设备功能的智能调控;夹克上的监测数据可通过蓝牙传送到APP软件中,并经过计算,测出该环境下对人体分子式的影响,进而估测出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而实现雾霾天气下人体分子式的实时监测并进行疾病诊断。
为增大防霾帽内部环境的湿度和舒适度,李海涛还特意添加了防水口袋,可放置富含有小分子水浸湿的吸水海绵,水分可快速挥发,吸附雾霾颗粒使其沉降,减小霾天气干燥多尘的空气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据悉,该产品不仅保护了口腔和呼吸系统,更能对眼、耳、皮肤、头发等进行全面防护,封闭性好,适用于对粉尘颗粒、花粉、柳絮等过敏的易感人群。
新材料有望应用于雾霾防护
李海涛团队近期获得的另一项国家专利,是一种功能性材料——石墨烯炭分子筛。李介绍,石墨烯具有高吸附性,柔韧性,超薄以及环保绿色的优势,他便将其作为一种过滤材料的核心,选举粒径为500nm的石墨烯碎片,通过一种特殊的物理技术,把石墨烯碎片送入活性炭的细孔并附椎在内表面上,达到增加过滤材料的比表面积,改善过滤效果,研制出石墨烯炭分子筛。
该材料具有超高的吸附性,且轻薄、稳定、耐热、比表面积大、对人体无害。与同等重量的活性炭相比,其吸附性能提高20倍,对它的民用开发将会带来极大的市场收益。同时,这种石墨烯炭分子筛新材料还可用于空气质量改善和汽车换气系统滤膜的开发,对环境问题具有很好的解决促进作用。李海涛教授介绍说,这种石墨烯炭分子筛材料可以合成一种复合膜,可有效去除饮用水中的抗生素。这为水处理特别是饮用水的净化处理提供了一种高效滤材。
李海涛教授表示,眼下他最大的工作,是尽快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尽早生产出具有实际功效的产品,“我希望今后有更多更好的防雾霾产品,走进每一个市民家庭”。
海归教授被誉为“克雾霾专家”
李海涛教授是一名标准的海归专家。1991年,他在苏州科技学院毕业之后,便到瑞典的林雪平大学读研读博。博士毕业后,长期在欧洲各国从事科学研究,2002年,他接受英国皇家科学院剑桥大学的邀请,出任专职研究员,从事现代生物医学和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并在2005-2010年期间担任剑桥大学化学系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期间发表了30余篇SCI论文,包括多个世界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4篇,获得国际专利1项,国内专利5项。
2004年,李海涛首创研发了世界上新一代超高灵敏度荧光显微镜,实现活体细胞中单个分子通路的可视化,可以观察到生物的分子结构。如今全世界数以百计的实验室都在使用他首创研发的荧光显微镜,成为生物学家探寻生命奥秘的利器。另外,他还研发一种小型、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的癌症早起诊断技术,诊断仅仅需要半个小时。
2012年回国后,李海涛组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有30多为位学生,其中,研究生4人,其余为各年级的本科生。 在学术研究中,李海涛团队科研重心放在了针对雾霾的研究上。短短几年时间,他的团队已经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他本人也被学界誉为“克雾霾专家”。
新型防霾产品获得国家专利
记者了解到,李海涛平时热衷户外锻炼,然而,经常出现的雾霾天气,让他感觉到了困扰。李海涛表示,他刚开始也是想到选购一些防霾装备,但是寻遍了市场,也只能找到一些口罩等物品。他认为,在污染天气下只戴着单薄的口罩,或者用衣物包裹好裸露的皮肤,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李海涛由此断定,今后雾霾防护产品将有很大市场。李海涛率先启动了雾霾颗粒影响与癌症早期诊断科研项目,经过团队几年的持续研发,终于自主研发出一种新型实用雾霾防护帽和防霾夹克,该产品近期也顺利获得了国家专利。
据介绍,李海涛的新产品,包括帽子本体、筒状面罩、透明视窗和防水口袋。面罩材质有四层,其中包含一层由团队自主研发的新型无害纳米碳材料滤层,对雾霾颗粒有较强的吸附过滤能力,综合过滤效果达到了欧洲EN149:2001 FFP3标准。同时该材料透气性好,使佩戴者呼吸自然,不会感觉闷热,这是其他雾霾防护产品难以做到的;而防雾霾夹克里更是配备有PM2.5-温度-湿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使用者所处外环境和夹克内环境的空气质量;而他自主开发的APP软件更是符合当下移动互联网的精神,实现了夹克上各种设备功能的智能调控;夹克上的监测数据可通过蓝牙传送到APP软件中,并经过计算,测出该环境下对人体分子式的影响,进而估测出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而实现雾霾天气下人体分子式的实时监测并进行疾病诊断。
为增大防霾帽内部环境的湿度和舒适度,李海涛还特意添加了防水口袋,可放置富含有小分子水浸湿的吸水海绵,水分可快速挥发,吸附雾霾颗粒使其沉降,减小霾天气干燥多尘的空气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据悉,该产品不仅保护了口腔和呼吸系统,更能对眼、耳、皮肤、头发等进行全面防护,封闭性好,适用于对粉尘颗粒、花粉、柳絮等过敏的易感人群。
新材料有望应用于雾霾防护
李海涛团队近期获得的另一项国家专利,是一种功能性材料——石墨烯炭分子筛。李介绍,石墨烯具有高吸附性,柔韧性,超薄以及环保绿色的优势,他便将其作为一种过滤材料的核心,选举粒径为500nm的石墨烯碎片,通过一种特殊的物理技术,把石墨烯碎片送入活性炭的细孔并附椎在内表面上,达到增加过滤材料的比表面积,改善过滤效果,研制出石墨烯炭分子筛。
该材料具有超高的吸附性,且轻薄、稳定、耐热、比表面积大、对人体无害。与同等重量的活性炭相比,其吸附性能提高20倍,对它的民用开发将会带来极大的市场收益。同时,这种石墨烯炭分子筛新材料还可用于空气质量改善和汽车换气系统滤膜的开发,对环境问题具有很好的解决促进作用。李海涛教授介绍说,这种石墨烯炭分子筛材料可以合成一种复合膜,可有效去除饮用水中的抗生素。这为水处理特别是饮用水的净化处理提供了一种高效滤材。
李海涛教授表示,眼下他最大的工作,是尽快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尽早生产出具有实际功效的产品,“我希望今后有更多更好的防雾霾产品,走进每一个市民家庭”。
海归教授被誉为“克雾霾专家”
李海涛教授是一名标准的海归专家。1991年,他在苏州科技学院毕业之后,便到瑞典的林雪平大学读研读博。博士毕业后,长期在欧洲各国从事科学研究,2002年,他接受英国皇家科学院剑桥大学的邀请,出任专职研究员,从事现代生物医学和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并在2005-2010年期间担任剑桥大学化学系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期间发表了30余篇SCI论文,包括多个世界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4篇,获得国际专利1项,国内专利5项。
2004年,李海涛首创研发了世界上新一代超高灵敏度荧光显微镜,实现活体细胞中单个分子通路的可视化,可以观察到生物的分子结构。如今全世界数以百计的实验室都在使用他首创研发的荧光显微镜,成为生物学家探寻生命奥秘的利器。另外,他还研发一种小型、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的癌症早起诊断技术,诊断仅仅需要半个小时。
2012年回国后,李海涛组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有30多为位学生,其中,研究生4人,其余为各年级的本科生。 在学术研究中,李海涛团队科研重心放在了针对雾霾的研究上。短短几年时间,他的团队已经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他本人也被学界誉为“克雾霾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