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粉碎机在食品深加工中应用前景广阔


来源:中国粉体网

超微粉碎技术是近20年来国际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所谓超微粉碎,是指利用机械或流体动力的方法克服固体内部凝聚力使之破碎,从而将3毫米以上的物料颗粒粉碎至10—25微米的操作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为适应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物料加工高新技术。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化工、医药、机械等许多行业。特别是采用振动方式生产的超微粉碎产品,具有粉碎粒度细,产品无分极,生产过程全密闭,无污染,营养成分无损失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对卫生质量、感官质量要求特别严格的食品行业。
  
  超微细粉末是超微粉碎的最终产品,具有一般颗粒所没有的特殊理化性质,如良好的溶解性、分散性、吸附性、化学反应活性等。因此超微细粉末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化妆品农药、染料、涂料、电子及航空航天等许多领域上。
  
  现有的大部分粉碎方法多为冲击式。对于脆性大、韧性小的物料,这些方法是有效的。但基于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特别是新鲜或含水较高的高纤维物料(多为韧性物料和柔性物料)的粉碎,气流冲击粉碎反而效果不好,反映在产品粒度大、能耗高,这类物质的粉碎用剪切式比较合适。虽然,超微粉碎的方法很多,但是目前在食品加工中应用较多的是气流式中的超音速式超微粉碎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的要求也愈来愈重视。这就对食品的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证食品良好的口感,又要保证营养成分不被破坏,而且还要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超微粉碎技术根据其特点,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恰恰可以达到上述的一些效果。对食品进行微粒超微化处理,可以使其比表面积成倍增长,提高某些成分的活性、吸收率,并使食品的表面电荷、粘力发生奇妙的变化。
  
  小麦麸皮、燕麦皮、玉米皮、玉米胚芽渣、豆皮、米糠、甜菜渣和甘蔗渣等,含有丰富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但由于常规粉碎的纤维粒度大,影响食品的口感,而使消费者难于接受。通过对纤维的微粒化,能明显改善纤维食品的口感和吸收性,从而使食物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且丰富了食品的营养。果皮、果核经超微粉碎可转变为食品。蔬菜在低温下磨成微膏粉,既保存全部的营养素,纤维质也因微细化而增加了水溶性,口感更佳。一些动植物体的不可食部分如骨、壳(如蛋壳)、虾皮等,也可通过超微化而成为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的钙源和甲壳素。
  
  各种畜、禽鲜骨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磷脂质、磷蛋白,能促进儿童大脑神经的发育,有健脑增智之功效。鲜骨中含有的骨胶原(氨基酸)、软骨素等,有滋润皮肤防衰老的作用,鲜骨中还含有维生素A、B,、B2、B12等营养成分。钙、铁等在鲜骨中的含量也极高,如猪骨中含有复合磷酸钙盐、脂质和蛋白质等主要成分。
  
  一般将鲜骨煮、熬之后食用,实际上鲜骨的营养成分没有被人体吸收,造成资源浪费。利用气流式超微粉碎技术,将鲜骨多级粉碎加工成超细骨泥或经脱水制成骨粉,既能保持95%以上的营养素,而且营养成分又易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吸收率可达90%以上。骨是肉类食品厂的大宗副产品,大多以低价出售处理。因此,将骨制成富钙产品,既具有营养意义,又具有经济意义。
  
  另外,传统的饮茶方法是用开水冲泡茶叶,但是人体并没有完全吸收茶叶的全部营养成分,一些不溶性或难溶的成分,诸如维生素A、K、E及绝大部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以及部分矿物质等,都大量留存于茶渣中大大影响了茶叶的营养及保健功能。如果将茶叶在常温、干燥状态下制成茶粉,使粉体的粒径小于5微米,则茶叶的全部营养成分易被人体肠胃直接吸收,用水冲饮时成为溶液状,无沉淀。
推荐7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