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的植物毒性与其本身固有的特性相关


来源:武汉植物园

标签纳米银
在中国科学院公派出国留学计划项目资助下,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生物学学科组尹黎燕副研究员与美国杜克大学生物系、纳米环境效应研究中心开展了合作研究,在“纳米银对植物的生物效应”的合作研究中发现:纳米银的植物毒性与其本身固有的特性相关,并非只是由释放银离子引起。

    新型纳米材料的广泛使用是否可能对生物乃至整个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是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问题。纳米银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发展最快的纳米材料之一。然而,纳米银的生物效应与作用机制还不清楚,尤其是对于其毒性是来自纳米材料本身还是通过释放银离子起作用还有很大的争论。

    在这项合作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不同类型的纳米银、银离子与微米银对多花黑麦草生物效应的比较研究,以及银离子结合剂L-半胱氨酸对纳米银与银离子生物效应的影响,结合纳米银在植株中的含量、形态与定位,阐明了纳米银可以进入植物体,其在植株中最后是以氧化态的形式存在;纳米银可以浓度依赖地引起植物生长受阻,细胞结构受损;纳米银释放出的少量的自由银离子(小于3%)不足以引起其植物毒性,纳米银的毒性是由纳米银本身固有的特性引起的;研究还表明,日光中的紫外光可以改变纳米银的性质并降低其生物毒性。

    该研究结果为解析纳米银对植物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为纳米银的生态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以上研究结果,已在近期出版的国际刊物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上发表。(生物谷Bioon.com)
推荐4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