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告】固态电池干式涂布工艺技术设备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研究


来源:中国粉体网   苏简

[导读]  中国粉体网将于2025年3月18-19日在安徽·蚌埠举办2025全固态电池技术交流大会暨第一届干法电极技术研讨会。

中国粉体网讯  固态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受到产业重点关注。从技术路线来看,现阶段四大技术路径(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各自具备优点和缺点,角逐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还需要迈过材料关、技术关及成本关等数道门槛。


界面技术的应用对于固态电池至关重要。固态电池中的界面接触为固-固接触,与液态电池中的固-液接触相比变化较大,会造成锂离子传输效率下降,影响电池性能。界面技术的应用能够改善固态电池的固-固接触,提升固态电池性能,因此界面技术在固态电池中至关重要。


界面技术有多种方法,例如,在固态电池中添加电解液、在电极材料表面包覆电解质、电极中掺电解质等,能够改善电池性能,未来有望获得规模化应用。


全固态电池量产的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电池极片与电解质膜的制备以及电池的致密化。受不同材料电化学特性和物理特性的影响,不同工艺会对固体电解质膜的厚度和离子电导率产生极大影响。传统电极和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脱胎于湿法工艺,存在电解质材料分散不匀、电解质膜量产一致性差、电芯压制形变大等诸多难以突破的瓶颈,无法满足固态电池的量产需求。


干法涂布技术作为一种无溶剂、低能耗的电极制备方法,为固态电池制造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固态电池干法涂布工艺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材料选择方面,研究人员开发了适用于干法涂布的新型粘结剂和导电剂,如热塑性聚合物和碳纳米管等,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和导电性,还能在干法工艺条件下实现均匀分散。在工艺优化方面,通过改进混合设备和优化工艺参数,如混合时间、转速和温度等,有效提高了电极材料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设备创新是推动干法涂布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新型干法涂布设备采用先进的粉末分散和压延技术,能够实现更精确的厚度控制和更高的生产效率。例如,一些设备制造商开发了连续式干法涂布生产线,将混合、成膜和压延等工序集成在一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些技术进步为干法涂布在固态电池制造中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固态电池相关的技术、材料、市场及产业等方面的问题,中国粉体网将于2025年3月18-19日安徽·蚌埠举办2025全固态电池技术交流大会暨第一届干法电极技术研讨会。为致力于固态电池技术开发的企业,科研院校,以及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终端企业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助推固态电池产业化发展。届时,中南大学张永柱教授将作题为《固态电池干式涂布工艺技术设备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研究》的报告。



专家简介:


张永柱,中南大学冶金环保工程学院教授、EU欧盟居里MSCAs博士后学者、加拿大国立新能源研究院NRC副院长、加拿大注册冶金工程师、安徽省新能源产业领军人才、中欧新能源科技合作协会理事。1992年10月毕业于中南大学有色冶金专业获博士学位。自1992年以来从事法国帅福德SHAFT电池电源新能源&PACK研发工作,之后曾负责加拿大NRC研究院,国际镍INCO及美国 KOKAM电池,BMS & PACK研发生产工作。曾任华友钴业,紫金矿业,长沙矿冶研究院新能源高级顾问。已在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拥有多项电池专利技术。


参考来源:

张明远,李华清.固态电池干法涂布技术研究进展

陈光明,刘思远.固态电池制造工艺与设备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苏简)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2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