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2023年度《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区入选名单中,来自清华大学的先进陶瓷领域的杰出青年科学家“董岩皓”获得殊荣。
入选理由:致力于通过创新的陶瓷制备理论和技术,提升先进陶瓷材料的结构功能特性和极端条件适应性,以开发出具有高可靠性和多功能化的新型陶瓷材料。
个人简介
董岩皓是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的助理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12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材料学博士学位;2022年他结束十年海外的学习和科研生活回到清华大学材料学院任教积极投身国家发展的伟大征程。同年,再次斩获重磅国际奖项,美国陶瓷学会基础科学部首次设立早期发现奖以表彰青年科学家在陶瓷材料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董岩皓脱颖而出成为该奖项全球首位获奖人。
研究领域
董教授一直将陶瓷材料作为他研究的焦点之一,尤其专注于烧结、扩散和微结构演化等基础理论领域。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期间的研究成果备受瞩目,尤其在陶瓷与玻璃材料领域的突出贡献更是引人侧目。这一贡献也为他赢得了美国陶瓷学会颁发的首届早期发现奖(Early Discovery Award),可见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就和声誉皆有目共睹。此外,自本科以来他一直在从事包括氧化锆陶瓷在内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主要聚焦陶瓷烧结和微结构方向,攻克了陶瓷微结构、热力学和动力学领域存在的多个难题。
博士后时期,他选择了交叉学科陶瓷材料研究,以能源陶瓷材料为主,在陶瓷质子膜燃料电池、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领域取得了突破。具体来说,在陶瓷质子膜燃料电池领域,他与合作者提出界面反应烧结概念,设计开发了可控表面酸处理和共烧技术,刷新了其工况条件下峰值功率密度的世界纪录。
目前,他致力于研发高可靠性和多功能化的新型陶瓷材料,希望通过创新的陶瓷制备科学理论和工艺,有效提升先进陶瓷材料的结构功能特性和极端条件适应性,从而为其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清华人应该做的科研工作”
随着研究任务的完成,董岩皓决定回到清华大学,将在国外学习和研究所得带回国内,为材料学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现在所做的科研工作已经不再是追随别人更重要的是去思考如何引领全球的科研发展”,始终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这是董岩皓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认知中“清华人应该做的科研工作”。
十年磨一剑回归清华园的董岩皓希望在未来的十年能够教出一门自己满意的课程做出几项满意的科研工作“为国家作一点贡献也让世界变得更好”。这是董岩皓的心愿和目标。
来源:
清华大学:回家!清华→宾大→麻省理工→清华
生物科研圈:十年磨一剑,清华才子攻克“卡脖子”难题,回国任教!
DeepTech深科技:科学家提出新型陶瓷理论和技术,助力解决全球能源挑战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空青)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