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料药性质的口服固体制剂生产工艺路线的选择


来源:中国粉体网   青黎

[导读]  固体制剂较多以粉体学为基础或参与制剂进行制备,对粉体学性质要求比较高。

中国粉体网讯  固体制剂是口服制剂中最常用的一种剂型药剂,占全部药物制剂的百分之七十之多。较为常见的固体制剂分类包括胶囊剂、膜剂、散剂、颗粒剂以及片剂;固体制剂较多以粉体学为基础或参与制剂进行制备,对粉体学性质要求比较高。


当我们接到药物开发任务,制备安全、有效、稳定、质量可控的制剂产品时,首先需要了解药物的性质。药物的理化性质是由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决定,而药物的粉体性质是由药物颗粒的物理结构改变而发生变化。粉体性质的变化直接影响固体制剂产品质量和制剂过程的顺利进行。可以说,固体制剂的制备过程是粒子的加工过程,而粒子的加工主要是为了改善粉体的性质。一方面保证制剂过程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保证制剂的产品质量。 


药物制剂的发展深深依赖于制剂技术、药用辅料、给药装置、制剂设备、检测设备和包装材料等创新和发展,其中,药物制剂相关制备技术对药物制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固体制剂的制备工艺包括粉碎、混合、造粒、干燥、混合、压片等。整体而言,有三个粒子加工的单元操作:首先是药物的粉碎,这是药物第一粒子的加工过程。第二是药物和辅料混合物的制粒,即第二粒子的加工过程,第三是将制备的粒子压缩成形,即压片过程。  


在整个固体制剂的制备过程中,所处理对象不是“粉”就是“粒”,因此,固体制剂的制备过程,又是粉体的处理过程。


制剂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与产品质量要求相违背的药物性质。难溶性药物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不仅加大了创新药物开发的难度,也限制了新药项目推进的速度。据统计,目前市售的药物中约40%为难溶性药物,在高通量筛选中新发现的活性药物,也有70%的是溶解性差的药物,而在创新药研发过程中,BCS II和BCS IV的难溶性候选药物占比接近90%。


想要提高药物的溶出度,首先要先充分了解可能影响药物溶出的因素,可能包括药物本身的性质(药物的溶解度、粒度、晶型等)、辅料的选择、制剂工艺(例如制粒干燥时间、压片压力或速度等对溶出的影响)等。如何对症下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进而提高其在人体的暴露量,并达到一定的生物利用度,是固体制剂研究难以避开的问题之一。


2024年7月3-4日,中国粉体网以“从粉体技术,论制药工艺”为主题,将在山东的济南中海凯骊酒店举办“第六届全国医药粉体制备及物性表征技术高峰论坛”,届时来自原沈阳药科大学的崔福德教授将作《基于原料药性质的口服固体制剂生产工艺路线的选择》报告,报告主讲人有着多年的药剂学研究经验,将为大家解析药物的性质对产品质量与制备过程的影响,原辅料粉体性质研究对优化与改进药物制剂制备工艺及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报告人介绍


崔福德教授:药学博士,原沈阳药科大学教授,原中国颗粒学会常务理事,现荣誉理事。药物制剂与粒子设计专委会创始人及原主任委员,现名誉主任委员。创立中国颗粒学会——药物制剂与颗粒设计专业委员会,并任第一任主任委员(2012~2023)。创办亚洲药物制剂科学杂志(AJPS),并任第一任主编(2006~2011),主编国家规划教材《药剂学》第5,6,7版及其配套《药剂学实验》教材(人卫社);主编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药剂学》第1,2版(医药科技出版社);主译《药物粉体的压缩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参编多项药剂学参考书等6部。荣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荣获全国高等医药优秀教材二等奖1个。 


主要研究方向是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的研究。承担过“难溶性药物球晶造粒技术的研究”,“胰岛素口服纳米粒的研究”,“难溶性药物纳米粒的制备技术”,等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等9项、省市科技项目多项。申报中国发明专利23项,其中已授权专利19项,获得新药证书3项,临床批件5项,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SCI收载论文80多篇。培养博士43人,培养硕士44人,其中2名博士先后荣获辽宁省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其中1名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连续六年(2014-2019)在Elservier SCI高被引论文榜上有名。 


目前主要社会学术兼职有:中国颗粒学会荣誉理事,中国颗粒学会-药物制剂与粒子设计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国际药剂学杂志(IJP)编委,亚洲药物制剂科学杂志(AJPS)的名誉主编。


资料来源:

1、中国粉体网.干货满满,崔福德老师的这份报告详述了粉体的加工技术对制剂产品质量的影响

2、王妮.原辅料粉体学性质优化及其在粉末直压片的应用

3、药事纵横:创新药固体制剂开发中如何提高药物溶出度?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青黎)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7

作者:青黎

总阅读量:6500816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