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近期,一个重磅消息轰炸了世界学术圈。
斯坦福大学联合全球最大、最权威学术出版社Elsevier,发布了一份榜单:
全球顶尖科学家2023年年度,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据排名数据显示,王中林院士,终身科学影响力排名世界第2位,这是唯一一位跻身世界前十的,来自中国的科学家。
这份榜单,是从全球960多万名科学家中,收录排名前2%,也就是约20万名优秀科学家。又在这20万名优秀科学家里,排出了终身科学影响力,在世界前一百位的顶级科学家中,王中林排在第二。
而哪怕这样显赫的成就,也只是他高光时刻的一部分。2019年度,王中林个人年度科学影响力曾登顶:世界第一。
不光如此,他还斩获世界超级大奖: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它的含金量,该奖设立35年了,王中林,是第一位斩获这一大奖的华人!
王中林院士简介
王中林,1961年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国际顶尖纳米科学家、物理学家、材料学家、能源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9),欧洲科学院院士(2003),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2019),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2022),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董事教授、Hightower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创始所长、现任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作为纳米能源领域的集大成者,王中林院士的头衔及荣誉之多、分量之大,在整个科研领域都极其罕见,他是当之无愧的纳米能源奠基人!
2023年度“全球能源奖”:开创让西方跟随的研究领域
2023年7月6日下午17:00,2023年度“全球能源奖”(Global Energy Prize)揭晓,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中林院士因发明摩擦纳米发电机成功斩获这一国际能源领域大奖。
公布获奖
从2019年开始,全球能源奖在“传统能源”“非常规能源”和“能源应用新方式”等三个方面,每年奖励一名学者。王中林此次凭借摩擦纳米发电机获得“非常规能源奖”,这是一种将环境中的低频次、低振幅的机械能量转换为电能的能量采集装置。
他说:“所谓‘非常规’,就是说这是和传统技术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而且是一项能为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推动的技术。”
摩擦纳米发电机最核心的用途是能源与传感,在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物联网、互联网、生物医学、无线通信和无线传感等领域都将有广泛应用。这项技术不仅为实现能源系统的微型化带来了可能,也对实现具有完全无线、可生物植入,以及长时期甚至终生无需照管的纳米或微电子器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电源系统。
王中林(右)带领团队做研究。(北京纳米能源所供图)
科研成就令人叹为观止,被誉为“纳米能源研究领域的奠基人”
他发明了压电纳米发电机和摩擦纳米发电机,开拓了自驱动系统和蓝色能源的原创大领域,将纳米能源定义为“高熵能源”。
他开创了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两大学科,他发现的新物理效应引领了第三代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基础研究,使氧化锌纳米结构成为与碳纳米管和硅纳米线同等重要的一类材料研究体系。
纳米发电机2009年被美国《发现》周刊评选的历年来20项重大纳米技术之一, 2010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其评为50项最好发明之一。2012年自充电包技术入选英国《物理世界》十大突破之一。
王中林的科学贡献可以总结为“1-2-3-6-7”,主要如下:
一个体系:发展了基于纳米能源的高熵能源与新时代能源体系。
两大领域:开辟了基于纳米发电机纳米能源和纳米自驱动系统研究领域及蓝色能源宏大领域;开创了基于压电电子学与压电光电子学效应的第三代半导体的崭新领域。
三个学科:建立了压电电子学、压电光电子学与摩擦电子学学科。
六个物理效应:发现了压电电子学效应、压电光电子学效应、压电光子学效应、摩擦伏特效应、热释光电子效应和交流光伏效应。
七大科学贡献:
1)拓展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对于运动带电介质的应用,奠定了纳米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2)统一了摩擦起电(接触起电)的物理模型,明确了电子跃迁是接触起电的根本机理,解决了2600年最古老的科学问题:摩擦起电的机理。
3)提出并验证了跨原子电子跃迁是气体-液体-固体多相间接触起电的普适性机理,并首次提出了界面光谱学与接触起电催化学。
4)确定了液体-固体接触中界面电子转移的过程,并提出了形成双电层结构的两步走机理模型。
5)系统的发展了声子散射在高能电子衍射与成像中的动力学理论。
6)发现了称单个纳米颗粒的方法—开创了电子显微镜中原位纳米测试技术。
7)首次发现氧化物纳米带结构,开启了研究氧化锌纳米结构的历程。
研究成果展示:拓展麦克斯韦方程组
2022年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发布两项重磅科研进展。首席科学家王中林院士经过数年研究和实验验证,对麦克斯韦方程组进行了成功拓展,相关成果发表在近期的国际学术期刊《Materials Today》。王中林院士建立的拓展型麦克斯韦方程组,成功地将电磁场理论推广到运动的介质情形,奠定了运动介质电动力学的理论基础,对基础科学和关键前沿技术将产生深远影响。
研究成果展示:蓝色能源
王中林院士团队蓝色能源研究内容(收集蓝色能源是研究方向之一):一种具有高体积功率密度和耐久性的多层摆动结构TENG来高效收集水波能
信息来源:北京纳米能源所等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昧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