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绍俊院士——巾帼精英,科技楷模


来源:中国粉体网   山川

[导读]  董绍俊,分析化学家,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粉体网讯  


院士简介


董绍俊,分析化学家,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董绍俊院士1952年于北京辅仁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至今。


1986-1998年任中国科学院电分析化学开放实验室主任。


1999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董绍俊院士长期从事电分析化学研究,特别在化学修饰电极、光谱电化学、生物电化学和超微电极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董绍俊院士率先在我国开展化学修饰电极研究,开拓了多种体系的电极表面修饰和自组装并首先在国内发展光透光谱电化学的现场方法研究,建立了分析光谱电化学法的理论和技术。她在生物电化学中深入探讨生物大分子的电子直接转移机制,成功研制了以修饰电极为基础的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在纯有机相中的生物检测。


从小就痴迷于书的海洋中


董绍俊院士于1931年6月26日出生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山东省青岛市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浩瀚无垠的大海给了她先天的聪慧和灵性,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言传身教不仅使她对知识充满着渴望,对各种奇妙的自然现象产生极大兴趣,也铸就了她坚韧不拔、勤奋刻苦的品格。从小学到中学,她总是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令老师、同学们时时投来赞许和钦佩的目光。她给家人和同学们的突出印象是酷爱读书。课后、晚间以及节假日,书籍成了她须臾不能离开的温馨伴侣。牛顿、爱因斯坦、诺贝尔,特别是居里夫人,是她崇拜的偶像。他们传奇的人生,坎坷的经历,执着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巨大的贡献,深深地感染和激励了她,为她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9年,董绍俊考入了北京辅仁大学化学系。在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上,在隆隆的礼炮声中,她和同学们一起打着腰鼓列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真正感受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喜悦和幸福!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常常使她兴奋不已,“为祖国繁荣富强而读书”的爱国主义情感时时激励着她,使她无暇去游览祖国首都的大好风光,而是分秒必争地痴迷在书的海洋中。


累累硕果报国家


上世纪50-60年代,董绍俊所从事的是极谱分析研究。在这项研究中,她建立了硅中痕量杂质测定和极谱电极过程的鉴别方法,深入开展了络合物的极谱电极过程研究,使她深深感受到科学探索与成功的快乐。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她先后对稀土元素汞阴极电解、变价稀土元素、稀土固体化学等系列国内外十分活跃的课题进行了大力开拓,取得了显著进展。



汪尔康与董绍俊院士夫妇相濡以沫,伉俪情深


1980年,董绍俊广泛涉猎国际相关学科的发展,她敏锐地预见到“化学修饰电极”(CMES)是电化学研究从被动认识到主动控制的重要飞跃,是开展能源、材料、环境及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国际上同行们竞相研究的科学前沿和热点。


从1986年开始,董绍俊围绕着扩展CMEs类型,建立电化学原位谱学表征技术和方法、电催化理论处理以及CMEs功能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研究,为以后在该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1986年立项(功能化电极界面的研究----从化学修饰到自组装)到2005年,董绍俊院士率领科技人员不计晨昏、披星戴月苦干了整整20年。


多少次失败,多少个艰难,她都始终矢志不移,硬是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科学精神和坚韧品质,“20年磨一剑”,在化学修饰电极、自组装、表征、理论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大的创新性成果。


国际科学讲坛上的巾帼英才


董绍俊院士一心扑在科研上,但不闭门造车,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同各国学者分享科研经验。而要做到这点,首先必须精通外语。董绍俊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在繁重的科研工作之余,她以顽强的毅力学习了英、俄、日、德四种语言,为掌握国际科研发展动态,及时查阅图书资料,以及与国外同行面对面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年来,董绍俊积极活跃在国际科研论坛。迄今为止,她先后在美、欧、亚等20多个国家和港台地区几十所大学、研究所访问讲学100多次,如应国际电化学会前主席H.Gerischer教授的邀请,在德国马普学会的十几个研究单位访问讲学等。


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专题和邀请报告100多次,如应邀在第一届世界生物传感器会议上作大会报告等。在异国先进的实验室,在群英荟萃的国际科学的讲坛上,留下了中国科学家的足迹。


她的深厚的学术造诣,出色的表达水平,赢得了国外同行高度赞誉。她先后三次被法国第戎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并被美国堪萨斯大学和日本山梨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同时她还被《Biosensors&Bioelectronics》、《Bioelectrochemistry&Bioenergetics》(现名Bioelectrochemistry)、《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Talanta》、《Sensors》、《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6种国际著名杂志聘为编委和顾问编委。


从1988年起,她先后与美国、法国、德国、瑞典、瑞士、日本、芬兰、澳大利亚、意大利以及我国香港等近20所大学广泛开展了实质性地合作研究,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参考来源: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山川)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4

作者:山川

总阅读量:9041878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