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材料及冶金学家——傅恒志院士


来源:中国粉体网   山川

[导读]  傅恒志,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著名材料及冶金学家。

中国粉体网讯  傅恒志,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著名材料及冶金学家。历任西北工业大学铸造教研室主任、科研处处长、系主任、校长。曾任陕西省航空学会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兼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等。在凝固理论和新材料加工方面有重要贡献,在非平衡凝固理论、亚快速定向组织及组织超细化、高温合金、稀土永磁合金的凝固组织与性能、电磁约束成形定向凝固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图片来自西北工业大学官网


踏上“铸造”专业之路


17岁那年,傅恒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焦作工学院,学习矿山机械专业,一年以后,傅恒志转入了国立西北工学院。在此期间,傅恒志渐渐懂得,没有社会的变革,就无法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傅恒志越来越明确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一定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积贫积弱的中国。


1952年,傅恒志被派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由此踏上铸造专业之路。解放初期,中国初步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但中国铸造业的整体水平,相对国际先进水平而言,还是非常落后的。为了迅速提高我国铸造业的水平,1958年,傅恒志作为当时全国铸造学科唯一考取的留苏研究生,赴苏联最好的工科大学之一的列宁格勒工学院,师从苏联铸造界最有名望的权威聂·亨齐教授,进行耐热合金的研究工作。


在导师的支持下,傅恒志进行了艰难的探索。经过两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和反复筛选,他花了超出其他同学一倍以上的工作量,在对镍铬钼钨铌合金系列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他研制出了“无铝、钛的镍铬基”这一新型高温合金系列。在研究中,傅恒志通过无数次的实验,还总结出了以难熔金属强化基体,以新有序化合物沉淀强化及以硼铈改善晶界状态的复合强化规律及合金成分与铸造性能的内在关系。


傅恒志把这些研究成果写在论文《镍铬基铸造高温合金组织和性能的研究》里,在论文尚未答辩、合金尚未最后定型的情况下,他研制的镍铬基新型高温合金就被用在苏联某航空发动机的导向叶片上。这在当时的苏联工业界,可是了不起的大事件。


艰苦奋斗,矢志报国


学成归国后的傅恒志为了提升我国落后的铸造业水平,开始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从最初致力于高温合金的成份、组织、铸造性能与力学性能关系的研究入手,到后来定向凝固和单晶技术的研究,在缺乏资金支持和设备的条件下,傅恒志带领团队迎难而上,节约开支,自行研制设备,突破技术壁垒。



他多年来致力于高温合金材料及凝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学科内唯一的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航空材料及其制备成型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开辟了单晶及定向组织超细化研究的新领域,建立了枝胞转换及亚快速定向凝固的理论框架,研制了超高梯度定向凝固装备,高温合金定向凝固界面温度梯度达1300℃/cm,比德国生产的定向凝固设备高出10倍以上,实现了材料定向组织的超细化,材料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研究的特种高温合金及金属间化合物航空航天发动机叶片液态无模电磁成形及超高梯度、超细化定向凝固技术属世界首创,为我国航空发动机叶片研制提供了探索性的科学理论与实验基础。


1995年,傅恒志被选为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5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荣获“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


当选校长,锐意改革创建一流大学


1984年,西北工业大学以投票选举方式确定校长,而结果大大出乎傅恒志的意料,“大家怎么选了我?”


“我不能让大家失望,不能辜负组织。”傅恒志谈到,高等教育就是要为国家培养高精尖人才,要多出人才,就必须打破人才培养机制的条条框框,把学校办“活”。他提倡将自主权尽可能地给予师生,为此,他进行了大胆的管理改革,一是放权,二是克服平均主义。


甫一上任,任职初期,面对教师队伍人心不稳、人才流失等严峻形势,他打破职称评审论资排辈现状,在30岁左右的青年教师中破格晋升一批教授;在学校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实施“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岗位津贴发放原则;针对当时教学科研用房紧张情况,优先保障师生需求,将党政部门从宽敞明亮的行政大楼搬到由教室改成的旧楼办公,让近千名师生和科研人员搬到行政楼。在政策的积极引导和他的亲自指导下,一大批青年才俊快速成长,涌现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魏炳波、介万奇、黄卫东等众多行业内“响当当”的专家学者。


“高等教育就是要为国家培养高精尖人才”,随着一系列改革激励措施的出台,一大批青年才俊快速成长,涌现出魏炳波、陈光、李贺军等多位院士专家。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傅恒志又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新增设了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工程力学等8个专业,成为原航空工业部所属院校专业调整改造的突出典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14年,86岁的傅恒志向院长李贺军提出自己想要开设课程的想法,院长同意了他的请求。傅恒志一口气开了四周八次课程。年事高了,做讲座就遇到了麻烦——耳鸣眼花。他就戴上助听器,一连三个小时,讲授多元高温合金中的拓扑及几何密排相与电子结构,讲授晶体场电子能量与电子空位。学生听不懂,就改用浅白的口语教授,无丝毫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知无不言。而在学生心里,老先生谦虚谨慎且学养深厚,课程结束后,学生们又追到办公室去求问。直到现在,傅老还常戴着助听器,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听学生汇报,随时关注学生的需要。



前几年,学校组建“追梦班”,他接受邀请担任名誉班主任,傅恒志讲到:“学生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随叫随到。”在傅恒志看来,教育就是以春风化雨的力量,培养知礼修德之人,以务实求真的态度培养学生立足时代的能力,进而成就学生的高远人生。


蜡炬成灰泪始干。将毕生所学奉献给教育事业和科研事业,是这位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的老教育家和科学家眼中的幸福。


参考来源:

[1]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傅恒志:熔铸赤子心.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傅恒志:耕耘逐梦 初心永恒.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3]傅恒志:为梦高歌123.党委宣传部

[4]李成玉.中国工程院院士傅恒志:与新中国教育一起走过的岁月

[5]西北工业大学官网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山川)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9

作者:山川

总阅读量:10770479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