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最先进的物理技术运用于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可以轻松地实现在纳米水平下观察分子活动。刚刚在杭州结题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将使我国今后的科学研究进入到一个活的纳米生物世界。
我国第一个生物学与物理学交叉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发展近场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体系特征”近日在杭州通过国家级验收。
所谓近场技术,就是使科学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可以在纳米水平下观察分子活动,研究生物超显微动态结构的过程,并对活体单个生物大分子的观察和研究成为可能。专家认为,这使得我们的科学研究进入到一个活的纳米生物世界,对我国纳米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1999年初,由浙江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唐孝威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陈润生研究员共同主持的“发展近场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体系特征”课题正式启动。这一课题共设7个子课题,分别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物理所、化学所、应用物理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科技工作者共同参与研究。他们的研究目标是:尽快在我国建立一些重要的对未来社会和科学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纳米探测和操纵技术,同时将先进的物理技术应用到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为我国建立一个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具有物理学最新研究手段的交叉学科的技术平台。经过5年的努力,研究人员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目前课题组研究的部分工作重点已从纳米生物学领域扩展到脑科学领域。由唐孝威院士主持的“脑与认识科学及其应用”重大课题已于今年启动。这一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将汇集应用心理、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心理、神经生物、生物和应用物理等各学科的专家,在浙江大学共同搭建脑科学研究平台,就认识脑、保护脑、开发脑和仿造脑等各个研究领域开展研究。 作者:张乐
我国第一个生物学与物理学交叉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发展近场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体系特征”近日在杭州通过国家级验收。
所谓近场技术,就是使科学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可以在纳米水平下观察分子活动,研究生物超显微动态结构的过程,并对活体单个生物大分子的观察和研究成为可能。专家认为,这使得我们的科学研究进入到一个活的纳米生物世界,对我国纳米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1999年初,由浙江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唐孝威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陈润生研究员共同主持的“发展近场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体系特征”课题正式启动。这一课题共设7个子课题,分别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物理所、化学所、应用物理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科技工作者共同参与研究。他们的研究目标是:尽快在我国建立一些重要的对未来社会和科学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纳米探测和操纵技术,同时将先进的物理技术应用到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为我国建立一个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具有物理学最新研究手段的交叉学科的技术平台。经过5年的努力,研究人员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目前课题组研究的部分工作重点已从纳米生物学领域扩展到脑科学领域。由唐孝威院士主持的“脑与认识科学及其应用”重大课题已于今年启动。这一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将汇集应用心理、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心理、神经生物、生物和应用物理等各学科的专家,在浙江大学共同搭建脑科学研究平台,就认识脑、保护脑、开发脑和仿造脑等各个研究领域开展研究。 作者:张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