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积极推进碳纤维新型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色母粒网

标签碳纤维
一直想以战略性新型产业为产业升级方向的大连,正在开始发力碳纤维新型产业。

    几个月前,一个规模达1.6平方公里,以碳纤维材料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在大连普湾新区建成。另外,总投资达536亿元的10个重点项目也落户大连普湾新区,在这些引进的项目中,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主的项目就有3个。其中,不得不说的是大连兴科碳纤维有限公司(下称“兴科”)。这家已有21年历史的民营企业,看似名不见经传,却是中国目前唯一拥有碳纤维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中国唯一掌握完整碳纤维的产业链的企业。
                
    据了解,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新型纤维材料,具有强度高、重量轻等特点,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正因为如此,美、日、法、德等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了长达50多年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而打破这一封锁和垄断的正是兴科公司的灵魂人物萧忠渊。作为我国当代杰出的碳纤维专家,萧忠渊被誉为我国的“碳纤维之父”,是中国碳纤维产业化的第一人。
                
    兴科公司总经理肖颖告诉记者,1990年,正是在萧忠渊的主导下,兴科在大连开始建设国内第一条年产10吨的碳纤维的试验生产线;11年后,兴科又在大连建设了国内第一条年产100吨的碳纤维生产线。次年,兴科颁布了国内第一个碳纤维企业标准,而在2007年,兴科又依据只有核心知识产权设计完成具有国际水准的单线产能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掌握了碳纤维装备制造的核心技术和工艺。目前,这条千吨级生产线正在安装调试,今年年底便可实现投产。打破技术封锁之后,兴科下一步的想法是打破西方对市场的垄断。目前,世界碳纤维产量达到7万吨/年以上,主要是日本、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的大公司能实现规模化生产,而我国每年的碳纤维进口依赖率高达83%。
                
    大连兴科碳纤维有限公司能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碳纤维工业化的企业,在总经理肖颖看来,主要是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做了,但那时最大的难题是告诉别人可以用这种材料做什么,而现在,客户要求的是我们想要的产品能不能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做出来。”她说。
                
    提出这样要求的企业包括奇瑞汽车。新能源汽车是这个本土汽车企业的下一站目标。目前双方的合作包括在引擎盖、后备箱等多个零部件上已经开发出了样件,下一步包括汽车底盘在内的核心部件的试制正在进行中。
                
    据了解,这两家企业合作的“牵线人”正是大连市经信委。当时奇瑞汽车到大连调研建立生产基地,无意中透露对于新型材料应用的尝试,也正是这次尝试,大连市政府看到了碳纤维的产业前景。
                
    那么,如此大的体量,兴科一个民营企业能吃得进去吗?同其他致力于新兴产业的企业一样,兴科遇到的难题之一,是资金。“这方面,除了上市融资之外,我们还考虑通过技术入股的方式寻求合作。”肖颖说,“但前提是,我们必须控股。”2010年,兴科与另一家民企中正建材合资设立亚欣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由大连兴科以技术入股,持股60%。正在建设的碳纤维项目规划年产1万吨,预计明年8月一期项目投产,年产4000~6000吨。
推荐17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