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上看,美国是全球钛白粉工业最主要的基地,20世纪30~40年代,世界钛白粉总产能的70%以上集中在美国,其中 National Lead(NL)占有大部分的份额,它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商。后来NL逐渐退出在美国的钛白粉产业,只保留在欧洲的钛白粉业务,即以钛白粉为主产业的康诺斯(前译克朗诺斯,Kronos)公司。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到40年代,全世界钛白粉生产厂一仅存8家,至50年代末期增加到28家,60年代末全球共有50家Ti02厂家。
近几十年来,国际钛白粉工业发展趋势之一是产能的集中度更加提高,生产商数日越来越少,单个跨国生产商的产能越来越大。随着国际经济和市场形势的发展,几经衍变,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球前10位生产商分别是:杜邦、SCM(后来的Millennium)、Tioxide(泰奥塞)、Kerr— McGee(科美基)、Kronos(原译克朗诺斯,现康诺斯、石原产业、Bayer(拜耳)、Kemira(凯米拉)、Rhone—poulenc(罗纳•普朗克)和Sachtleben(萨其宾,现译莎哈利本)。
1997年起,世界钛白粉工业界兴起一轮瞩目的重组浪潮。Millennium收购法国的Rhone.poulenc和巴西的Tibra,使其产能升至仅次于杜邦,位居世界第二;KelT-McGee收购Bayer的Ti02资产和Kemira的大部份TiO2资产,成为世界第三大生产商,美国 Huntsman(亨兹曼)收购英国Tioxide,位居全球第4。自此,原老牌生产商Rhone—poulenc、Bayer和Kemira则完全或大部份退出钛白粉产业。
近几年,世界钛白粉主要生产商虽然格局并未改变,但其中一些资产几经易手。Millennium先是在2004年3月被美国Lyondell(利昂德)收购,Lyondell于2007年5月又将其以13亿美元(税后净利10.5亿美元)出售给沙特阿拉伯的Cristal(克里斯托),后者因此由原来世界第九变成稳居第二的钛白粉生产商。
2006年3月,Kerr-McGee将其专营钛白粉业务的子公司Tronox(特诺)进行剥离,独立运营的Tronox继承了前者,钛白粉产能继续位居全球第三。
2007年,涉足钛白粉领域没几年的Huntsman出人意料,以106亿美元的天价又被美国Hexion(瀚森)收购,另一竞购者Basell(巴塞尔)的出价也高达96亿美元。Hexion是美国乃致全球头号的环氧树脂生产商。
不久前,Tronox又已宣布,将出售其位于德国、原属丁Bayer的硫酸法生产厂,该厂是Tronox仅有的硫酸法二氧化钛企业,此举实现以后,Tronox将专致于扩大和发展氯化法二氧化钛产业。
日本原来有7家钛白粉生产商:分别是石原产业(ISK,22.5万t/a)、帝国化工(Tayca,6万t/a)、化学(Sakai,4.3万t/a)、东北化学(Tohkem,3万t/a)、富士钛(Fuji,1.7万t/a)、钛工业(Titan,1.7万t/a)和古河矿业(Furukawa,1. 5万t/a)。2000年4月,化学收购了东北化学的Ti02业务,由此与帝国化工共同成为日本第2大规模生产商。2006年4月,富士钛被石原产业公司收购后,日本的二氧化钛颜料生产商仅有4家:石原、帝国化工、化学和钛工业。
东欧地区现有3座钛白粉企业:捷克的Precheza(precolor,中译超彩,隶属于Agrofert,即爱格富集团)产能为5.2万t/a,波兰的Zachempolice(波利采),产能4万t/a,斯洛文尼亚的Cinkarna(5.6万t/a)。
韩国的钛白粉生产商原来称为Hankook(韩钛),不久前重组为Cosmo,其生产厂分别位于Incheon(仁川)和Onsan(翁山),两厂分别专业生产锐钛型和金红石型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为6万t/a。该公司生产技术来源于日本钛工业。
印度和乌克兰也各有产能不大的Ti02生产商,因为其都拥有钛资源优势,其中乌克兰使用的是硫酸法工艺,而印度拥有氯化法和硫酸法两种生产方法。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到40年代,全世界钛白粉生产厂一仅存8家,至50年代末期增加到28家,60年代末全球共有50家Ti02厂家。
近几十年来,国际钛白粉工业发展趋势之一是产能的集中度更加提高,生产商数日越来越少,单个跨国生产商的产能越来越大。随着国际经济和市场形势的发展,几经衍变,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球前10位生产商分别是:杜邦、SCM(后来的Millennium)、Tioxide(泰奥塞)、Kerr— McGee(科美基)、Kronos(原译克朗诺斯,现康诺斯、石原产业、Bayer(拜耳)、Kemira(凯米拉)、Rhone—poulenc(罗纳•普朗克)和Sachtleben(萨其宾,现译莎哈利本)。
1997年起,世界钛白粉工业界兴起一轮瞩目的重组浪潮。Millennium收购法国的Rhone.poulenc和巴西的Tibra,使其产能升至仅次于杜邦,位居世界第二;KelT-McGee收购Bayer的Ti02资产和Kemira的大部份TiO2资产,成为世界第三大生产商,美国 Huntsman(亨兹曼)收购英国Tioxide,位居全球第4。自此,原老牌生产商Rhone—poulenc、Bayer和Kemira则完全或大部份退出钛白粉产业。
近几年,世界钛白粉主要生产商虽然格局并未改变,但其中一些资产几经易手。Millennium先是在2004年3月被美国Lyondell(利昂德)收购,Lyondell于2007年5月又将其以13亿美元(税后净利10.5亿美元)出售给沙特阿拉伯的Cristal(克里斯托),后者因此由原来世界第九变成稳居第二的钛白粉生产商。
2006年3月,Kerr-McGee将其专营钛白粉业务的子公司Tronox(特诺)进行剥离,独立运营的Tronox继承了前者,钛白粉产能继续位居全球第三。
2007年,涉足钛白粉领域没几年的Huntsman出人意料,以106亿美元的天价又被美国Hexion(瀚森)收购,另一竞购者Basell(巴塞尔)的出价也高达96亿美元。Hexion是美国乃致全球头号的环氧树脂生产商。
不久前,Tronox又已宣布,将出售其位于德国、原属丁Bayer的硫酸法生产厂,该厂是Tronox仅有的硫酸法二氧化钛企业,此举实现以后,Tronox将专致于扩大和发展氯化法二氧化钛产业。
日本原来有7家钛白粉生产商:分别是石原产业(ISK,22.5万t/a)、帝国化工(Tayca,6万t/a)、化学(Sakai,4.3万t/a)、东北化学(Tohkem,3万t/a)、富士钛(Fuji,1.7万t/a)、钛工业(Titan,1.7万t/a)和古河矿业(Furukawa,1. 5万t/a)。2000年4月,化学收购了东北化学的Ti02业务,由此与帝国化工共同成为日本第2大规模生产商。2006年4月,富士钛被石原产业公司收购后,日本的二氧化钛颜料生产商仅有4家:石原、帝国化工、化学和钛工业。
东欧地区现有3座钛白粉企业:捷克的Precheza(precolor,中译超彩,隶属于Agrofert,即爱格富集团)产能为5.2万t/a,波兰的Zachempolice(波利采),产能4万t/a,斯洛文尼亚的Cinkarna(5.6万t/a)。
韩国的钛白粉生产商原来称为Hankook(韩钛),不久前重组为Cosmo,其生产厂分别位于Incheon(仁川)和Onsan(翁山),两厂分别专业生产锐钛型和金红石型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为6万t/a。该公司生产技术来源于日本钛工业。
印度和乌克兰也各有产能不大的Ti02生产商,因为其都拥有钛资源优势,其中乌克兰使用的是硫酸法工艺,而印度拥有氯化法和硫酸法两种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