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美国化学会上,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丁轶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在该学会顶级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ACS,影响因子7.696)上发表的有关纳米多孔金属低温催化氧化一氧化碳的论文,一年左右的时间即被包括《自然材料》、《美国化学会志》在内的顶级学术期刊他引15次,被《美国化学会志》评为其2007年度最高引用次数论文。美国化学会网站(http://pubs.acs.org/journals/promo/most/most_cited/index.html)对此进行了介绍。
有关纳米金催化的研究是当前新材料及能源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其中纳米金为什么具有异常催化性能的问题在学术界存在广泛争议。博士研究生徐彩霞在导师丁轶教授、许效红教授及环境学院苏继新副教授等的指导下,使用改良的电化学方法制备出新型纳米多孔金材料,并成功实现在无催化剂载体条件下的低温一氧化碳催化氧化。在此基础上,他们又深入探讨了该催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并证明在该体系中,表面低配位数的单质金原子在催化反应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而并不是学术界通常认为的载体电荷传递效应和纳米金的量子尺寸效应。该项研究对阐明纳米金催化性能的物理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燃料电池领域中重整气的纯化,水煤气转化等实际应用具有重要价值。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国际权威杂志《美国化学会志》和《催化学报》上,并申请中国专利一项。《美国化学会志》两位审稿人评价称: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阅读这篇文章,因为作者可能已经揭示了有关金催化这个非常有趣的催化领域的一些新的现象……”“这显然是丁(博士)有关纳米多孔金这个研究领域一系列工作的一个新的代表……本项工作清楚证明了纳米多孔金的高催化活性,这将引起广泛的读者兴趣”。
据统计,《美国化学会志》在2007年共发表了3014篇论文,根据Thomson Web of Science提供的引用信息,按照当年引用次数多少排序选出了20篇最高引用次数论文。
有关纳米金催化的研究是当前新材料及能源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其中纳米金为什么具有异常催化性能的问题在学术界存在广泛争议。博士研究生徐彩霞在导师丁轶教授、许效红教授及环境学院苏继新副教授等的指导下,使用改良的电化学方法制备出新型纳米多孔金材料,并成功实现在无催化剂载体条件下的低温一氧化碳催化氧化。在此基础上,他们又深入探讨了该催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并证明在该体系中,表面低配位数的单质金原子在催化反应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而并不是学术界通常认为的载体电荷传递效应和纳米金的量子尺寸效应。该项研究对阐明纳米金催化性能的物理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燃料电池领域中重整气的纯化,水煤气转化等实际应用具有重要价值。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国际权威杂志《美国化学会志》和《催化学报》上,并申请中国专利一项。《美国化学会志》两位审稿人评价称: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阅读这篇文章,因为作者可能已经揭示了有关金催化这个非常有趣的催化领域的一些新的现象……”“这显然是丁(博士)有关纳米多孔金这个研究领域一系列工作的一个新的代表……本项工作清楚证明了纳米多孔金的高催化活性,这将引起广泛的读者兴趣”。
据统计,《美国化学会志》在2007年共发表了3014篇论文,根据Thomson Web of Science提供的引用信息,按照当年引用次数多少排序选出了20篇最高引用次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