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电池无铅化!比亚迪想彻底解决汽车上的一件糟心事


来源:观察者网

[导读]  “整车无铅化”,是电动汽车发展的新方向。比亚迪早就成为了全球首家搭载磷酸铁锂启动电池的企业,至今已成熟应用六年。

中国粉体网讯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席卷全球,一场电池取代燃油的革命正如火如荼,也成为中国制造业弯道超车的绝佳契机。


严格来说,电池在汽车上的使用并不是新鲜事物,而是有着超过百年的历史。从早期的电动汽车,到燃油车上普遍配置的铅酸启动电池(电瓶),电池始终是汽车上的重要部件。



传统汽车上的铅酸启动电池


然而,由于传统铅酸蓄电池寿命短、性能差,也常常给车主带来糟心体验,更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


新能源时代,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车企,其实并不仅仅是在用电池替代燃油,也在用更好的磷酸铁锂启动电池替代传统铅酸启动电池,在这个并不引人注目的领域,引领一场同样意义深远的革命。


百年历史的铅酸电池,正暴露重重缺陷


回顾现代汽车的百年发展史,电池从一开始就扮演着重要角色。


1898年,“保时捷之父”Ferdinand Porsche曾打造了著名的电动车型P1;而在更早之前的1881年,法国发明家Gustave Trouvé使用铅酸电池,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可充电的电动汽车。


20世纪初,美国和欧洲电动车的保有量大约5万辆,占了整个汽车市场的40%。剩下的份额主要并不是燃油车,而是内燃机汽车。爱迪生也曾是电动汽车的坚定支持者。


100多年前的纯电保时捷


但是好景不长,内燃机汽车快速兴起,很快淘汰了早期的电动汽车。电动vs燃油的第一次交锋,其实燃油才是赢家。


究其原因,铅酸电池的性能缺陷格外明显。


相比于现在的各种动力电池技术,铅酸电池能量密度低,难以支撑长途行驶。而即使后来铅酸电池仅仅作为汽车上的小电瓶,同样暴露出很多缺点。


首当其冲的就是寿命短。


一般来说,当前汽车搭载的铅酸电池寿命只有2-3年,电瓶成为汽车保养中最常更换的零部件之一。一个电瓶400-600元的更换费用,也增加了用车全周期成本。


而在长期不使用的状态下,铅酸电池也容易亏电,甚至出现充不进电的情况。


由于电瓶在汽车点火启动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旦车主不留心保养,将直接导致车辆无法启动,十分让人糟心。


为了防患于未然,不少车主只能花钱自备“过江龙”,在紧急状况下通过搭电的方式来紧急救援。


一旦电瓶没电,车主往往要自行用“过江龙”搭电


此外,在车主看不到的地方,铅酸电池还有更多弊端。例如,铅酸电池的低能量密度导致体积较大,占用了不少车内空间,影响车主“得房率”;其重量往往也都在10公斤以上,不利于整车轻量化,增加汽车行驶能耗。


更重要的是,铅酸电池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报废环节,都可能会对土壤、空气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无论中外,各国政策层面对铅酸电池的限制都在不断收紧。


比亚迪的一小步,引领汽车行业发展方向


面对铅酸电池存在的种种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看在眼里,并且已经在致力解决。


“整车无铅化”,是电动汽车发展的新方向。比亚迪早就成为了全球首家搭载磷酸铁锂启动电池的企业,至今已成熟应用六年。


比亚迪磷酸铁锂启动电池


事实上,单纯从成本来看,目前磷酸铁锂电池还是要远高于铅酸电池。比亚迪不计成本只为改善用户体验,选择用磷酸铁锂电池来做电瓶,体现出最大诚意。


换用磷酸铁锂启动电池后,用户对于启动电池寿命的担忧将很大程度上消退。随着技术进步,磷酸铁锂电池已经可以达到循环3000次左右的寿命。这意味着,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汽车电瓶,几乎可以达到与整车同寿命,车主终生不用考虑更换电瓶。


其次,比亚迪还为磷酸铁锂启动电池配置了BMS电池管理系统,可实现实时监测电池指标并进行动态管理。当启动电池电量低时,动力电池可以为其智能充电,实现车辆长时间静置也不亏电,用户随时都能启动车辆。


此外,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更高,整个电瓶的重量可以降至2公斤,从而降低整车重量并节省车辆空间。


而在环境层面,目前比亚迪已有20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搭载磷酸铁锂电瓶,实现铅削减达2万余吨,避免造成14万余亩土壤重金属污染。



作为一家致力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比亚迪一直以全产业链自研著称。从电池到零部件再到整车的持续研发,让比亚迪始终在产品创新上走在前列,在用户心目中树立起新能源领军者的形象。


用磷酸铁锂启动电池淘汰落后的铅酸蓄电池,实现整车无铅化。这是比亚迪的一小步,却可能成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整车无铅化、走向绿色低碳发展的一大步。


在电池替代燃油的革命之外,磷酸铁锂启动电池替代铅酸启动电池的革命,也是中国新能源产业中同样重要的另一个贡献。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乔木)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8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