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硅粉贵在应用


来源:中国硅业在线

标签微硅粉
微硅粉是硅铁或金属硅生产过程中由矿热炉中的高iO2,冷却后形成高细度颗粒,经收尘器过滤收集即是微硅粉。一般微硅粉的颜色在浅灰和深灰之间,SiO应,生成S2本身是无色的,其颜色主要取决于碳和氧化铁的含量,碳含量越高,颜色越暗,另外加密的硅粉要比自然硅粉颜色暗。硅粉的粒径都小于1um,平均粒径为0.1um左右,是水泥颗粒直径的1/100,所以硅粉能高度分散于混凝土中,填充在水泥颗粒之间而提高密实度,同时微硅粉具有很高的活性,能更纯石英、焦炭和木屑还原产生的副产品,在冶炼中发生复杂的反应。其中,石英石与碳在1750℃时,还原反应产生不稳定的一氧化碳,在温度高于2160℃时,SiO含气化送出,遇到低于1100℃空气时与氧反快更全面的与水泥水00kg/m3,原灰态微硅粉一般采用袋装运输,由于密度很小,长途运输效率较低,使用时多采用人工直接破化产生的氧氢化合物反应。

    硅粉主要以二种形式供应,即原态微硅粉和增密硅粉。
    
    1、原灰态微硅粉,即通过收尘器直接收集得到的产品,松散容积约为150-2袋将微硅粉倒入混凝土搅拌机,工作环境粉尘大,工作效率低。
    
    2、加密微硅粉,为解决原灰态微硅粉不宜长途运输及效率低的问题,开发出了提高微硅粉松散密实度的“微硅粉加密技术”。这种技术使原灰态微硅粉在压缩空气流的作用下,滚动聚集成小的颗粒团,从而将微硅粉的松散容积提高到 500-700 kg/m3,大大方便了使用,加密微硅粉小颗料团的颗粒凝聚力较弱,在混凝土搅拌机中的搅拌过程非常容易散开,因此微硅粉颗粒能在骨料投料后投入搅拌机,以保证增密微硅颗粒团散开和良好的分散。
  
    3、微硅粉的质量标准
  
     SiO2含量越高,微硅粉的性能越高,其他非SiO2杂质含量就低。微硅粉含量>85%,微硅粉的碳在混凝土中含吸附部分引气剂,故,烧失量<=7%(控制碳和含水量)再次是微硅粉的细度要控制在45 um,颗粒大的,筛分量在10%以下。  以前有的学者专家曾计算:以15%的微硅粉取代水泥,则在混凝土中水泥颗粒与微硅粉颗粒数量的比例为1:2000000,由此可知微硅粉是一种超细粉末物质,其之所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关键在于提高了水泥浆体与骨料之间的粘结强度,能降低淡水,防止水分在骨料下表面聚集,从而提高界面过渡区的密实度和减小界面过渡区的厚度。
    
    微硅粉的粒径比水泥颗粒要小100倍,填充于水泥颗粒的空隙之间,其效果如同水泥颗料填充在骨料之间一样,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然而微硅粉在这些作用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良好的分散于混凝土中。
    
    在混凝土中掺加少量微硅粉,结合高效减水剂混凝土各方面物理力学性能都能得到改善,例如显著减少混凝土的离析和泌水,有效提高混凝土的送性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和后期强度,降低氯离子的渗透能力,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化学腐蚀和耐磨性能,在水下施工保持混凝土不分离。简而言之,硅粉已大量用于高耐久、高强混凝土中。
    
    实际上,微硅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挪威。七十年代末,北欧和北美对于微硅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八十年代初,中国对微硅粉混凝土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水利工程中有较多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水利部还颁布了“水工混凝土硅粉品质标准暂行规定”。另外,微硅粉在混凝土中应用的同时,受到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因素的有力促进,混凝土的耐久性越来越受重视。
    
    实践表明:普通混凝土工程在恶劣的环境中可能短时间内受到严重损坏,从而威胁工程质量大大降低工程的使用寿命。而采用水泥、硅粉和粉煤灰及减水剂配制出满足各方面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成功应用于各工程中,大大促进喷射混凝土工艺技术的进步,喷射回弹时大幅降低,施工效率成倍增加,混凝土性能显著改善,将混凝土施工的灵活、快速和经济的优点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微硅粉对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水泥浆与骨料的界面过渡区的厚度约为5um,是混凝土中的薄弱环节,而加入微硅粉的砂浆中,骨料界面过渡区则与伊浆的显微结构相似,密实匀质。微硅粉对硬化混凝土性能的的改善,主要被归结为对界面结构与组成的改良,净浆与骨料粘结强度的提高,从而消除了混凝土中不同复合组份的“弱连接”问题,使混凝士具有复合材料的特性,即骨料颗粒在混凝土中起着增强作用,而不仅仅是惰性的填充物。在混凝土中添加微硅粉能使混凝土更好的提高抗渗透性能,有效的提高抗化学腐蚀。但也有一缺点,就是加入微硅粉的混凝土,养生期内容易吸水,必须及时保水,以防止干裂。
    
    以上主要介绍添加微硅粉混凝土的性能,在今后的生产建设中,有更多的行业或领域会涉及到微硅粉。
                



推荐5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