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在导尿管里,尿液中的细菌会在导管壁上形成菌膜,影响使用。目前临床使用的导尿管,需要1到4周更换。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人造心脏瓣膜的钙化、血管支架引起的凝血、家中浴室或水管里的水垢和霉菌、甚至是牙齿上的牙菌斑……烦人的生物垢问题无处不在,困扰了人类数千年。
这些生物垢的形成是否有一个共通的机理?反过来思考,人类想要避免这个问题,是否可以找到一些通用的解决办法?
在归国学者程钢的眼里,生物体相关的生物大分子无非四种:蛋白质、核酸、脂类、多糖类。那么,这个看似跨越宏观和微观的问题,可以“抽象”为这四类物质和材料的“粘合”。
程钢在实验室
一、个人简介
程钢,1977年生,黑龙江饶河人,美国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Early Career Award(2015)获得者。1999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获得生物化工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获得微生物工程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化学工程博士学位。
这样的交叉背景,让程钢对生物、化学和工程之间有着独到的思考。
2009年,程钢被美国阿克隆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聘为助理教授,2015年晋升为终身副教授。2016年,他加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化学工程系,担任终身副教授,从2018年起担任化学工程系研究生事务主任。2022年12月,程钢全职加入西湖大学,受聘工学院特聘研究员。
二、学术成果
程钢教授课题组的研究领域包括高分子化学,生物界面,生物材料设计和合成,纳米药物。课题组共发表论文80余篇,拥有已获批7项美国及国际专利。程钢教授团队完成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防部等十余项重大项目。获得的荣誉包括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青年学者奖,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教学奖,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概念验证等。担任Journal of Functional Biomaterials编委。
程钢课题组开发一系列新型高性能材料、概念和方法来解决长期存在的生物垢挑战。这些材料既可有效解决困扰多个领域(包括医疗,海洋,涂料,石化等工业)的生物垢问题,也可作为工具来探究多种生物垢的形成机制。程钢课题组同时利用实验和计算工具探索高性能抗垢材料在分子、纳米和微观尺度上的内在结构-性能关系,并建立指导材料研发的设计原则。程钢博士的多项工作被《自然-材料》、《科学》和该领域的专家所关注。
三、抗“生物垢”材料的多领域探索之路
在美国读博期间,程钢就开始了抗“生物垢”材料的探索。那时,科学界已经在通过尝试各种材料中寻找可能。比如从甜菜中提炼的羧基甜菜碱,这种化合物整体上呈现电荷平衡,而正负电荷在分子水平均匀分布。另外,相比通过氢键作用产生的水合效应,羧基甜菜碱的水合效应更强。通俗地讲,羧基甜菜碱会在材料表面“拉拢”一层水分子,并把蛋白质排开。这正是抗生物粘附性的根源。羧基甜菜碱的发现,慢慢打开了一个新的研究大门:两性离子聚合物。
2008年,程钢首次验证一种两性离子聚合物材料,它能够让绿脓杆菌菌膜在十天内无法形成。在此基础上,程钢继续对聚合物材料进行“设计”,比如,加入聚氨酯,增加化合物的“机械强度”。而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在设计层面千变万化,程钢关注的,是寻找这些设计的“通用法则”。
这个过程中,程钢不断延长抗菌的“时间记录”。最新的记录是六个月有效抑制绿脓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形成菌膜。从10天,到6个月,这个过程让程钢用了12年。
正如打通宏观和微观的边界,程钢倡导“全光谱研究”从化合物的设计,到解决应用的问题。作为研究者,应该了解其中每一个环节。每一种化合物的探索设计,它更应该是一个“材料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开发出不同的应用材料。
(1)医药领域
在血管里保护药物的聚合物,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 当药物进入血液,距离它的目的地,还有一段漫长而凶险的旅程。它可能被免疫系统识别捕获,也可能和血管内的各种蛋白质“粘连”。在还没有发挥药效的时候,药就先“阵亡”了。 特别是RNA核酸药物,需要送入细胞内部,其难度堪比登月。
这个时候,程钢和他的团队,就还需要设计药物穿过细胞膜的机制,让聚合物“加挂”一些“配件”,让它能和细胞膜产生反应。聚合物就像是护送药物的“飞船”,安全稳定之外,还要确保药物能降落到“星球”上。
(2)电池领域
目前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呈现一定的瓶颈,而其老化问题依然不可避免。目前学术界正在尝试两性离子材料和锂电池相结合的研究,利用阴离子和锂离子相互作用提升电导率,而两性离子的阳离子部分,又能和阴离子作用,提高离子迁移数。而目前这样的研究正处在早起探索阶段。
(3)未知领域
实验室搭建完毕,程钢和他的团队正紧密地着手新的探索。未来,他们开发的材料,可能应用出现在导尿管中,可能帮助药物抵达细胞的深处,可能在疾驰的新能源汽车上默默发挥着作用,可能……
大概在25年前,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George Whitesides,中国网友也称他为白边教授,他以单蛋白体系为例,如果一个材料需要和蛋白不发生“粘连”,需要满足“三大规律”:亲水、氢健的供体、电中性。也是在这个思想的指引下,科学界开始寻找能够抵抗“生物垢”的材料。
程钢说,George Whitesides的那篇论文,发表在一个很普通的期刊,但这完全不影响它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工科研究者来说,这个世界就是最顶级的“期刊”,最好的论文是那些能解决问题的方案。正如程钢自己所说:我们最大的乐趣是创造世界上本不存在的东西。
参考来源:
西湖大学WestlakeUniversity:UIC程钢全职加入西湖大学:从血管到大海,都是我思考的边界。
澎湃新闻:海外求学任教近20年后,生物材料领域学者程钢全职加入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官网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青黎)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