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光伏产业翻涌!新一轮淘汰赛已然打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  2022年全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预计120GW以上,这意味着,全年光伏新增装机超80GW是板上钉钉的事。

中国粉体网讯  小寒翌日,A股光伏板块掀起了久违的涨停潮。


回顾2022年整体的行情走势,A股光伏板块少了前两年的惊艳与疯狂,多了几分波折与考验。这背后,产业链价格的激烈博弈,跨界光伏者络绎不绝,龙头垂直一体化势不可挡,N型光伏电池技术加速迭代……光伏赛道故事不断。


“光伏行业在2022年得到了飞速增长,让行业内外的企业对光伏的发展充满信心。”站在2022年年末的时间节点,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谈起了这一年光伏行业出现的新变化,“行业内的企业扩产规模都很大,我相信今天靠增长带来的机遇,同样也会成为明天当增长速度下来之后的风险。”


不过,包括钟宝申在内的多家光伏龙头企业的掌舵者们相信,2023年光伏产业还是会继续成长。


从数据上看,中国光伏行业在2022年创造了历史:新增装机量突破新高,全行业产值大幅提升。


而经历了持续多年的加速跑后,光伏行业新一轮的淘汰赛已然打响。


从80GW到100GW:需求天花板尚未到来


2022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规模是多少?


尽管正式数据尚未出炉,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将是一个创造纪录的数字。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22年1至11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65.71GW,已超过2021年全年。而结合202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的信息:2022年全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预计120GW以上,这意味着,全年光伏新增装机超80GW是板上钉钉的事。


作为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经历过2018年的低谷后,国内光伏产业自2019年起迈出了加速奔跑的步伐。与此同时,增量结构也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2019年,集中式光伏与分布式光伏的新增装机比例接近6:4。但到了2022年前三季度末,这一比例结构已经变为3:7。


另据预测,2022年全年,我国分布式光伏和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将分别达到51GW、40GW。连续两年,分布式成为驱动光伏需求增长的主要力量。


可见的装机规模的提升,代表着这几年来,我国光伏产业需求无忧。而量的增长亦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利的提升。仅在2022年前三季度,A股光伏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617.0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50.33亿元。于是,全产业链2023年产值破万亿或只是临门一脚。


然而,装在光伏产业上的需求发动机会疲弱么?


岁末年初之时,当整个行业正在进行总结与展望时,业内的普遍共识是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增速会下降,但数字仍会刷新纪录。


2022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增速有望突破50%,触及近些年的峰值。因此,高基数之下,2023年新增装机增速将大概率低于这一数值。


“我们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330GW,同比增长39%,且未来三年行业整体增速仍有望持续处于25%以上。”安信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分析师王哲宇认为,光伏行业虽然进入以量补价阶段,但市场规模仍处于扩张区间。


事实上,无论是行业的预测还是政策目标的设定,2023年国内光伏行业新增装机规模超过100GW似乎并非不可能。


在202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一组数据惹人关注:预计2023年风电装机规模达到4.3亿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4.9亿千瓦左右,两者累计装机达9.2亿千瓦。结合2022年的新增装机数据,2023年全国累计新增风光装机规模将达到1.6亿千瓦(即160GW)。而根据测算,2022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约40GW,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或超过80GW。因而,以此结构比例为参考,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超过百吉瓦将是大概率事件。


如此看来,光伏行业的需求天花板尚未到来,行业的“星辰大海”依旧充满想象。


从涨33%到跌42%:降价之下利润再分配


2022年最后一个月,最魔幻的戏码莫过于多晶硅料价格走势急转直下。


1月4日,当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下称硅业分会)时隔三个月重启多晶硅报价后,硅料价格急降的话题再度成为热门。


2022年,产业链价格居高不下,一直成为下游的心病。以硅料为例,年初,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为21.8至23.8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2.91万元/吨。而到了8月底,这组价格已经分别上升到30.3至30.8万元/吨,成交均价高达30.51万元/吨,涨幅为33%。


疯狂的硅料价格,迅速使得产业链上下游利润分配失衡。2022年前三季度,在A股光伏公司累计实现超1200亿元净利润的情况下,仅三大硅料龙头企业通威股份、大全能源与特变电工就合计“分”走了478.71亿元,占比38%。


“硅料环节占据了组件约42%的成本,却分享了整个行业约70%的利润。”东海证券分析认为,倘若硅料价格下行,产业链整体利润分配将会回归较为合理的区间。


令人意外的是,以硅料为代表的上游价格向下调整的节奏十分迅猛。


硅业分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本周(1.1-1.7),单晶致密料的价格从高点30.60万元/吨降至目前的17.62万元/吨,跌幅高达42.4%;M6单晶硅片(166mm/155μm)成交均价降至3.5元/片,周环比跌幅为20.5%;M10单晶硅片(182 mm /150μm)成交均价降至3.74元/片,周环比跌幅为17.4%;G12单晶硅片(210 mm/150μm)成交均价降至4.9元/片,周环比跌幅为25.3%。


“硅料价格变化还是体现了零售领涨,长单定价跟涨;零售领跌,长单定价跟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吕锦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的硅料供应量应该在150万吨左右,可以生产600GW组件。平衡有余量,但余量不是很多。硅料价格总体下行,但上半年下行幅度不大。”


实际上,2023年硅料跌价已经成为产业链最为确定的事件。但安信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分析师王哲宇亦认为,硅料从周期高点下行不会一蹴而就,下游强需求将构成阶段性支撑,硅料走势将呈现企稳、下探、企稳的阶梯型。


“硅料价格持续下调后,大量的利润空间将被释放。”一位光伏企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硅料释放的利润将被下游环节再行分配,对于垂直一体化的组件厂商而言,硅料不会再成为限制需求的瓶颈,竞争格局再行优化。


从7%到35%:N型电池开启量产大年


在近两年N型逐步替代P型的技术主旋律之下,新电池技术的量产进程一直是光伏产业的核心关注点。


2021年11月,组件龙头晶科能源率先推出了采用N型TOPCon电池技术的Tiger Neo系列组件。此后,作为TOPCon技术的拥趸,晶科能源大举扩产——2022年1月至7月,从安徽合肥、浙江海宁再到浙江尖山,该公司已敲定的35GW N型TOPCon电池新产能。在一场围绕TOPCon技术的讨论活动中,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直言,“性能都一样的情况下,晶科能源选择成本和性价比。”


无独有偶,一年之后,当时间的车轮来到又一年度的交替点,主推HJT(异质结)的东方日升唱起了主角:2022年12月,东方日升“700Wp+异质结伏曦”组件宣布量产,并且,该公司规划伏曦组件电池和组件产能在2023年上半年达到5GW,到2023年下半年则将达到15GW。


不可否认的是,2022年,N型技术持续保持着高热度。


一方面,TOPCon、HJT、xBC等新增产能项目汹涌;另一方面,N型技术也成为新玩家集结跨界光伏的发力点,提升了整个行业的供给能力。


客观而言,在量产进程上,TOPCon要快于HJT。也因此,2022年,TOPCon整体产能规划猛增。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2月,A股已经有28家公司明确布局N型TOPCon电池,规划产能达到360GW。这其中,跨界者规模也不容小觑:钧达股份、沐邦高科、皇氏集团、中科云网等合计规划61GW N型TOPCon电池产能。


“TOPCon是目前现阶段产业化速度较快的电池技术路径,其短期内与当前PERC技术的投资性价比有望持平。”一位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然而,尽管N型电池技术在过去一年公布了相当大规模的扩产计划,并且以TOPCon为代表的新技术开始走上了量产之路,但2023年才能堪称N型电池的量产大年。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截至2022年底,国内N型TOPCon产能将超过55GW。而按照8个月的建设周期,上述28家A股公司所公布的360GW N型TOPCon电池产能预计有超过一半产能可以在2023年落地。中性预测如集邦新能源网EnergyTrend,其预计,在2023年N型电池片产能中,N型TOPCon的产能可达100GW,占N型总产能的56%。而乐观者如上海有色金属网(SMM),该机构预计,到2023年底,TOPCon电池产能将达到305.9GW,其中年新增产能将达到228.5GW。


与此同时,N型逐步取代P型的重要参考指标便是市场渗透率。


东吴证券预计,截至2022年底,TOPCon全年有效产能约30GW,渗透率约7%至10%。而中信证券则进一步预测,2023年,TOPCon、 HJT、xBC类电池等技术逐步放量,预计N型电池渗透率将提升至35%,呈现多种技术路线共存纷呈的局面。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初末)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3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