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固体物料气流输送试验装置通过鉴定


来源: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指出,正如中国石化聚烯烃反应器和催化剂实现技术国产化一样,固体物料气流输送技术的开发和成功应用,为中国石化聚烯烃成套技术国产化,迈出了重要一步。金申德公司和中国石化相关企业,要充分利用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固体物料气流输送技术,扭转大型乙烯装置后加工固体物料输送技术长期依靠国外的现状,通过努力,为中国石化新建和改造装置提供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的气流输送技术;要充分利用试验装置对输送技术关键阀门进行国产化研制,为降低中国石化新建和改造装置投资费用,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最终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我国气流输送专业公司工程化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装置规模较小,自70年代起,国内设计单位参与固体粉粒料输送工程设计工作,但均属配合国外专业粉粒料输送公司的外围设计和相似规模的模仿设计,造成石化企业内气流输送技术长期依赖进口。随着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产品向规模经济发展,固体物料气流输送技术可靠性、经济性对企业生产和运行,越来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相关企业技术改造和发展的瓶颈。

  2003年,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德国专家Mr. Krambrock为技术指导,建立中国石化大型粉粒料气流输送试验装置,成立气流输送专业化研究和工程化应用公司(上海金申德粉体工程有限公司),开始对石化行业固体物料气流输送试验的工程化研究,以实现大型粉粒料气流输送技术国产化,为在该领域尽快赶上国外专业公司技术水平。

  三年来,上海金申德粉体工程有限公司在中石化科技部、上海工程公司和上海石化的领导支持下和德国专家Mr. Krambrock技术指导下,项目组人员消化概念设计技术关键,对整个装置方案进行多次论证、改进,历经18月的努力,与上海工程公司先后完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设计和试验装置建设,2005年7月16日装置竣工,投入运行。

  期间,项目组人员利用从德国进口的固体物料剪切力仪、自动筛分仪、高精度称量仪等测试仪器和大型试验装置,完成了精对苯二甲酸(PTA)、聚脂切片(PET)、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物料的试验研究。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开发完成了上述物料的数据处理,建立了输送状态相图,获得了相关的压力损失关联式,掌握了上述物料的工艺计算和设计方法,建立了测试物料样品库和数据库,提供的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上海石化PTA改扩建工程,针对中原聚丙烯、齐鲁石化PVC、仪征化纤PTA等气流输送生产装置存在的问题,先后提供了技术改造方案,完成了气流输送主要设备的国内外调研,形成了相关设备数据库,完成了气流输送系统工程设计标准体系、工程采购、施工管理和开车等工作程序文件编制,申报专利三项、授权两项。

  2006年10月20日,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科技部对上海工程公司、上海金申德粉体工程有限公司和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共同承担完成的100吨/时固体物料气流输送试验装置、大型粉料PTA输送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等科技开发项目,进行技术鉴定。鉴定会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主持,由中国石化集团咨询委、股份公司发展计划部、物资装备部、化工事业部、工程建设部、科技开发部、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宁波工程公司、福建炼化、镇海炼化、天津、广州、茂名、扬子、燕山、齐鲁石化和华东理工大学专家、教授组成专家委员会,经专家委审议,认为:项目研究和开发工作,达到了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经工业应用考核,试验装置和所提供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推荐1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