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来源:中国粉体网   黑金

[导读]  侯建国院士:基础研究看似‘百无一用’,但‘无用之用’实堪大用,基础研究的水平及原创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中国粉体网讯  基础研究看似‘百无一用’,但‘无用之用’实堪大用,基础研究的水平及原创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建国




侯建国院士:中国科学院第七任院长


1959年出生于福建省平潭县。

1978—1989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获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1988年至1995年,先后在前苏联科学院结晶学研究所电镜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美国Oregon州立大学化学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1995年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先后任中国科学院结构分析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中心主任。

2000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2001年9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总会会长。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4年8月起兼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常务副主任。

2004年11月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5年9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

200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2015年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2016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2017年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2018年任中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正部长级)。

2020年接任中科院院长,成为继郭沫若、方毅、卢嘉锡、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礼之后中科院第七任院长。


侯建国院士:物理化学家和纳米材料专家


长期从事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物理化学家和纳米材料专家。研究领域包括纳米材料与结构、单分子物理与化学、扫描隧道显微学。


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奖、陈嘉庚化学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奖特等奖、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等多个重要科技奖项。


主要学术成就:


1、对非晶半导体/金属膜中的晶化进行了分形研究。对各种条件下分形晶化的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及计算机模拟研究,在大量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形晶化自组织生长模型,这些工作是该领域早期重要研究工作之一,为理解复杂的分形晶化现象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中科院1997年自然科学一等奖。


2、发展了一种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确定固体表面分子吸附取向的方法。他与合作者通过高分辨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及其谱学方法并结合理论模拟,确定了C60单分子在Si表面的吸附取向。该项工作发表在国际物理学权威杂志《物理学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上。美国物理学会在其物理新闻图片网上发布了题为“Buckyball Orientation”(足球烯分子取向)的新闻介绍这项研究成果,并被科技部评为1999年中国十大基础研究进展新闻。


3、分子内部结构的直接观测:首次获得具有化学键分辨的单分子图象,并发现二维单分子阵列的新的取向畴结构。他与合作者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有效隔绝了衬底与C60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国际上首次获得具有化学键分辨率的C60单分子扫描隧道显微镜图象。该工作发表在英国《自然》(Nature)杂志上,被《自然》杂志审稿人评价为“构思巧妙,实验严谨的研究工作”,并被两院院士评为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4、通过单分子选键化学实现单分子自旋态的控制。他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探针对PcCu进行“分子手术”,呈现出近藤(Kondo)效应。该工作发表于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上,这一工作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对单个分子的原位选键化学操纵实现了对分子电子态和自旋态的调控,对于单分子操纵和分子尺度上量子态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项研究成果还被两院院士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侯建国院长:中科院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创新成果接连涌现


作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中科院自1949年11月建院以来,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中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6月16日,2022自然指数年度榜单(Nature Index 2022 Annual Tables)发布,中国科学院继续位列全球首位。根据此前发布的自然指数数据,中科院已连续十年位列该排行榜全球第一。


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在6月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说,十年来,中科院科研人员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产出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创新成果。



中科院院长侯建国(图片来源:国新网)


侯建国院长说,中科院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在保障国家重大工程、突破“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比如,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牵头负责空间应用系统,研制了数百台套有效载荷;在探月工程中,为“嫦娥”开展科学探测提供关键技术保障;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中,承担了12颗卫星的研制任务。


与此同时,中科院瞄准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产出了铁基高温超导、纳米限域催化、量子计算原型机、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等一批高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


近十年,中科院累计向社会转化了约11万项科技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例如,“曙光”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芯片等促进了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煤制乙醇、煤制低碳烯烃等多项技术成功实现了商业化,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能源安全提供了科技解决方案。


“过去十年,中科院还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等要素充分活跃起来,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侯建国院长说。


侯建国院长: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侯建国院长表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国家科技实力的主要载体和集中体现,要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履行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一、深刻认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丰富的内涵要求。


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担当重要使命


各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优势、加强协同配合。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筑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根基。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在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骨干引领作用。



图为2022年1月31日,科研人员在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做实验。

来源:新华社


三、国家科研机构要努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


明确“定位”,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强化使命担当。

准确“定标”,以更高标准衡量创新贡献。

科学“定事”,聚焦主责主业狠抓落实。


四、努力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做好“四个表率”


做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表率。

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表率。

做坚守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的表率。

做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表率。


侯建国院长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提出: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中国科学院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新的一年里,希望全院同志和全体中科院院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齐心协力、勇挑重担,为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资料: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馆、中国新闻网

中创网.侯建国简介——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封面新闻.拾年|中科院:“中国天眼”已向14个国家27个科学项目提供观测时间

新华社.中科院: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创新成果接连涌现

侯建国.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黑金)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6

作者:黑金

总阅读量:11873042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