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需求叠加技术,云母提锂战略布局再升温


来源:中国粉体网   黑金

[导读]  随着近年来我国锂云母提锂工艺优化,锂云母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其储量丰富、原矿成本较低的优势逐渐显现,发展锂云母提锂将成为中国战略性需要。

中国粉体网讯  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全球锂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今年以来已经有不少公司在加速锂资源的开发以及扩大碳酸锂的产能。


“宁王”再度加码云母提锂,永兴材料牵手江西钨业2万吨保供


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电池生产企业在去年相继进入宜春加码云母提锂。如今宁王再度加码。2月15日,永兴材料拟与江西钨业合作,拟成立合资公司建设年产2万吨碳酸锂项目。该合资公司股权比例为江西永兴新能源49%、江西钨业51%。主要从事电池级碳酸锂生产与销售等业务,产出的电池级碳酸锂供应给宁德时代。


项目分二期实施,其中第一期建设年产1万吨碳酸锂。江西钨业负责提供锂云母原料供应保障,江西永兴新能源负责提供锂云母制备电池级碳酸锂技术保障。


追求原料自主可控趋势下,云母提锂市场持续升温


云母提锂主要优势在于原料自主可控,无需受制于海外,目前国内锂云母储量理论上可实现碳酸锂自给。中国锂资源主要分布在江西、青海、西藏、新疆和四川等地,正在开发的盐湖锂资源主要集中在青海和西藏,矿石锂资源集中在四川锂辉石矿和江西锂云母矿。资源供应格局逐渐呈现“三足鼎立”之势。据介绍,江西宜春地区分布有世界上最大的锂云母矿,占全国锂资源储量的30%以上(按其氧化物形态计算,储量达到110万吨),此外还共生有稀有金属铷、铯(按其氧化物形态计算,储量分别约40万吨和5.4万吨),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据悉,永兴材料自有矿产资源可支撑年产5万吨碳酸锂产能,公司一期年产1万吨项目于2020年7月达产,二期年产2万吨有望于2022年上半年投产。


技术创新,加速云母提锂战略布局


锂云母一般产在花岗伟晶岩中。之前面临成分复杂、品位较低等天然局限性,造成提炼难度大、所生产碳酸锂质量难以达到电池级水平等问题。随着2018年、2019年云母提锂技术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规模化生产和技术进一步升级,叠加选矿产生的钾、铷、铯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抵扣,提锂成本现已经显著下降。


现阶段比较成熟的从锂云母中提取锂的方法主要有石灰烧结法、硫酸盐法、氯化焙烧法、压煮法、高压蒸汽法、硫酸焙烧—水浸法等。石灰烧结法的蒸发能耗大,渣量多,锂回收率低,设备维护成本高;硫酸盐烧结法,锂回收率较高,但物料流量大,流程长,能耗高;氯化焙烧法具有流程简单、成本可控的优点,但氯气腐蚀性强,对工业设备耐腐蚀性要求高;压煮法的料浆流动性较差,生产连续性不好,且锂浸出率也不高。对比几种方法,硫酸熟化焙烧—水浸法工艺简单,物料流量小,锂回收率高,虽然部分硫酸挥发会造成环境污染,但可通过改进气体收纳设备将其回收处理,循环利用,获得的含锂浸出液可作为制备电池级碳酸锂的优良原料。


云母提锂方面,国内布局企业包括永兴材料、南氏锂电、飞宇新能源、江特电机等,均实现核心提锂工艺的转变,行业平均生产成本已经从之前的10万元/吨降到现在的3.5-4.5万元/吨。


永兴材料公司采用的复合盐低温焙烧技术,固氟技术先进,固氟率高,大大减少设备腐蚀;采用的先成型后隧道窑焙烧工艺,温度控制更精准稳定,有利于锂的转化反应,大幅提升锂的浸出率;在焙烧过程中,调整优化燃烧工艺,配合MVR节能蒸发浓缩装置,实现了母液蒸发浓缩自产混合盐循环利用,使辅料成本大幅下降;在湿法冶炼碳酸锂过程中,改进沉锂工艺流程,一步法得到电池级碳酸锂,缩短了工艺流程,促进电池级碳酸锂综合成本进一步下降。目前,公司采用的电池级高纯度碳酸锂生产工艺达到了成熟水平,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实现了从锂云母矿中高效、经济提取高纯度的电池级碳酸锂。


小结


随着近年来我国锂云母提锂工艺优化,锂云母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其储量丰富、原矿成本较低的优势逐渐显现,发展锂云母提锂将成为中国战略性需要。


信息来源:

永兴特种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半年度报告

柳林等.采用硫酸化焙烧—水浸工艺从锂云母精矿中提取锂

起点锂电、科创板日报、乐晴智库等。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黑金)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9

作者:黑金

总阅读量:12093356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