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志刚院士:“光催化材料”创造的两大奇迹——实现燃料电池全面国产化和支撑人类太空生存!


来源:中国粉体网   昧光

[导读]  邹志刚材料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粉体网讯

 

一、专家介绍

 

邹志刚,1955年3月生于天津市,籍贯山东黄县,材料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院长。


 

邹志刚院士

 

人物经历

1986年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专业硕士毕业留校任教。

1991-1993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无机材料研究所做访问研究员。

1996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

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

 

二、科研综述

 

长期从事材料物理化学和光催化材料的研究。

 

截至2016年9月,邹志刚先后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日合作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及江苏省高技术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

 

三、科研故事

 

1太阳能-氢能转换从“0”到“1”的突破

 

2020年,Nature主刊出版“聚焦中国清洁能源”(SCC)特刊,重点展示了我国在降低碳排放、推动绿色发展方面的重要贡献。特刊以“运筹帷幄,‘加油’未来”为题,重点报道了邹志刚院士带领的南京大学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团队,聚焦他们在清洁能源制氢、氢能高效利用基础研究成果和产业化进展。

 

秉承“开发清洁能源,创造绿色未来”的理念,邹志刚院士带领南京大学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积极发挥在光催化材料、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以及光电功能材料研究方面的优势,承担重大的科研任务,促进原创性成果转化为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高科技成果。完成了太阳能-氢能转换从“0”到“1”的技术突破,实现了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部件的全面国产化,突破了新型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最大面积最高效率的制造与认证。

 

此外,邹志刚院士创建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致力于高效氢能利用、下一代太阳能电池、资源化利用与环境净化以及智能市政等多研发中试平台的构建。建立了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检测检验中心,是目前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首家具有中国计量认证(CMA)资质,测试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检测平台。

 

2“地外人工光合成”技术 支撑人类在其它行星生存

 

邹志刚院士团队还在国内率先开展光催化还原CO2研究,并率先实现了利用光催化材料将CO2和水转化为氧气和甲烷等碳氢化合物。基于这些成果,邹志刚与中国航天集团强强联手,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地外人工光合成”技术,实现密闭空间的废弃资源原位再生,大大降低载人空间站、载人深空飞船的物资供应需求。而且可利用火星等大气环境中丰富的二氧化碳和水原位资源生产氧气和燃料,实现人类在其它行星的地外生存,支撑可承受、可持续的载人深空探索任务。该成果将有力支撑载人航天发展,并期待在未来载人深空探索发挥重要作用。

 

四、获奖情况

 

获国家发明专利77项、美国专利1项、日本专利2项,7项发明专利已成功进行产业化转化。2012、2016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参考来源

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Nature、百度百科等

推荐11

作者:昧光

总阅读量:9232108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