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中国粉体网   茜茜

[导读]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于2011年10月获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粉体网讯


 


一、实验室概况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于2011年10月获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首批及“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A+,进入世界ESI学科排名前1‰;其硅酸盐材料专业至今已有50多年的建设历史。1992年由原国家建材局批准成立硅酸盐材料部门开放实验室,2000年成立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二、总体定位与目标


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建材行业发展重大需求为宗旨,以引领世界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发展为目标,以解决硅酸盐建筑材料制备和服役过程的重大基础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为中心,聚集和培养一批在国际建筑材料领域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与团队,开展高性能、低环境负荷硅酸盐建筑材料前瞻性、原创性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研发支撑绿色和智能建筑体系发展以及重大工程建设的多功能、高性能及前瞻性建筑新材料,为实现建筑材料与结构安全服役和循环利用提供新理论、新方法和共性关键技术,为加快实现我国建材行业战略转型升级,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撑。


三、研究方向


围绕总体定位与目标,以及硅酸盐建筑材料“制备-应用-服役-再生”全寿命周期特征,实验室形成了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一)硅酸盐建筑材料的低环境负荷制备


以降低硅酸盐建筑材料制造过程能耗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发展硅酸盐建筑材料低环境负荷制备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二)硅酸盐建筑材料的功能设计与调控


以建筑节能、宜居、安全和智能化为目标,发展满足绿色建筑需求的高性能、多功能硅酸盐建筑材料。


(三)硅酸盐建筑材料的服役行为与延寿原理


以提升建筑结构与工程使用寿命为目标,优化建筑材料服役行为,发展硅酸盐建筑材料延寿新理论与新技术,形成硅酸盐建筑材料长寿命化技术体系。


(四)硅酸盐建筑材料的可循环设计


以实现建筑材料再生利用和固体废弃物建材资源化高效利用、减少建材产业天然资源消耗为目标,发展建筑材料可循环设计新理论与新方法。


四、人才队伍


(一)学术队伍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90人,其中研究人员80人,技术支撑人员7人,管理人员3人;78人具有博士学位(占比98%);研究人员中有正高职称65人、副高职称13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富于创新的高水平学术队伍。


(二)研究生培养


实验室近五年共共培养博士研究生185人、硕士研究生1104人,其中毕业博士研究生89人、硕士研究生631人。毕业研究生中3人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人获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励。共进站博士后17人,出站博士后10人。


(三)■省部级创新团队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


 


五、科学研究


(一)科研项目


实验室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与研究方向,近五年组织承担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79项,到款科研经费31350万元。其中,国家任务141项,到款经费15524万元,占到款总经费的49.5%;25项重点任务经费18223万元,评估期内到款10156万元,占到款总经费的32.4%。 承担的国家重要任务与百万元以上企业委托研发项目如下:


 


(二)论文专利


 


(三)成果奖励


技术成果在全国千余条水泥、玻璃、陶瓷、墙体材料等生产线,以及港珠澳大桥、武汉天兴洲大桥、南海岛礁等一大批“一带一路”控制性重难点工程应用,取得显著的社会环保与经济效益,近五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排2、5)、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1、4)、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单位排2和4)、省部级一等奖和特等奖15项(9项排第1)、二等奖19项。


六、对外合作与学术交流


近五年,实验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在内的重点国际合作项目4项,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4届次,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来实验室讲学交流152人次,培养留学生18名,为留学生授课320余人次,培养国际青年学者26名。


实验室先后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缪昌文教授、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姚燕院长、北京金隅集团王肇嘉总工程师、凯盛集团彭寿董事长等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企业家到实验室讲学150余人次,实验室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450余人次,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168人次,实验室派出60余名研究人员赴境外高水平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研究、进修和短期学术交流。


实验室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美国康宁公司等本领域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实质性科研合作,共同署名发表了244篇SCI论文,在良好的前期合作基础上组织申请了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并成功获批。


七、研究设备与条件


实验室拥有15000余万元的专业研究设备和10400 m2的实验房屋;有专职仪器设备管理人员7人,其中2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具有硕士学位;建立了仪器设备共享网络平台,服务全国其他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500余家。近五年,更新录入大型通用设备58台套,更新录入设备共享率100%,平均机时达到1500小时以上,平均服务共享率40%。同时,实验室以开放课题为依托,向承担开放课题的科研人员、访问学者来实验室工作提供便利的仪器设备条件。


八、组织架构


 


九、科研平台


■长冶市工业技术研究、长治市武汉理工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广东中山混凝土研究院

■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进陶瓷研究院

■河北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

■产学研合作基地

■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基地


资料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茜茜)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请告知删除!

推荐6

作者:茜茜

总阅读量:4502045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