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自2017年9月“年产100吨高性能氮化硅陶瓷生产线”开工不到三年,便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中材高新在氮化硅项目产业化的发展速度之快真是令人难以想象。
但是,如果你稍微了解中材高新氮化硅项目的发展历史的话,或许你就不会惊讶了。
国内曾长期处于“真空”状态
说起我国对氮化硅陶瓷的研究,要追溯到40年前。早在1978年,我国就在山东工陶院设立了氮化硅项目组,这也是我国最早开展氮化硅研究的单位之一。氮化硅陶瓷是一种新型的先进陶瓷材料,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优异的性能,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重量仅为钢的1/3,同时具有耐高温、抗腐蚀、自润滑、透波等特殊性能,被誉为综合性能最好的结构陶瓷材料。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由于我国的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国外又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尤其是热等静压制备方法,技术门槛高,设备综合指标苛刻且费用昂贵,所以一直未被攻克,长期处于“真空”状态,严重制约着我国高端氮化硅陶瓷材料的发展。
几代人的梦想,历尽坎坷
中材高新氮化硅项目一路走来经历了坎坎坷坷,有过辉煌,也有低谷。辉煌时,氮化硅项目组有30多人,承担国家十几项的科研项目。但随着承担各类项目减少,产业化前景遥远,在当时形势下自身生存都面临极大困难,甚至到了可能要被撤掉的地步,项目组很多人选择了离开,有调离的,有转行的,氮化硅项目进展跌入低谷。
2011年,中材高新开始组建产业化平台,在山东成立中材高新氮化物陶瓷有限公司,以尽快实现高性能氮化硅陶瓷球的批量生产。
为什么会在山东淄博成立公司,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伟儒笑着道出了缘由:这个项目是从淄博生长起来的,它寄托了从工陶院老领导、老前辈那一代人的期望,可以说氮化硅陶瓷产业化是几代人积累努力的结果,回归淄博实现产业化也是对从事氮化硅几代人最好的交代。
我们的新材料业务都是能够量产的
中材高新一位负责人曾经讲到:“小的氮化硅做到0.4毫米,大的可以做到50.8毫米、两英寸,因为这里面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它的温度、压力、还有它的批量生产的均匀性,目前在实验室做,国内有几家大学是可以做的,而我们已经实现量产化需求,做到真正批量生产的同时,还具有稳定性、可靠性。”
2015年,中材高新建成年产10吨高端氮化硅陶瓷轴承球生产线,热等静压氮化硅陶瓷球实现批量化生产。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7年,年产100吨高性能氮化硅陶瓷生产线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氮化硅研制产业化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
这充分表明,氮化硅陶瓷项目作为中国建材集团大力发展的五大新材料之一,已经成功走出实验室,实现了大规模生产线生产。正如原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所说,中国建材的新材料业务都是能够量产的。
敢为天下先,“创新基因”扎根在每个人的心里
在中材高新氮化硅陶瓷的生产车间里,从工艺设计到设备制造,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科技创新的影子。
自动干压成型设备就是中材高新经过5年时间持续自主研发改造的。该设备最大的优势就是效率高,产量大,均匀性好。还有高效陶瓷球研磨系统等设备都是集大家智慧于一体,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不断改造出来的。在制粉——成型——烧结——加工——监测等一系列工序中,像这样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不断创新改造的设备数不胜数。
如今,随着中材高新再对氮化硅陶瓷制品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势必会对氮化硅乃至整个特种陶瓷领域产生积极影响,也希望我们国家多涌现出像中材高新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各行各业都强大了,我们的国家才会真正的强大。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