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中国 欧盟亟需补足动力电池“内功”


来源:中国粉体网   江岸

[导读]  随着2020年1月1日,欧盟新的排放规则生效,新的标准要求汽车制造商所售汽车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得超过95克/公里,如超过,那么汽车制造商将不得不支付95欧元/克,且还要乘以汽车销售的总数。短期来看,汽车制造商或许能够达到欧盟设定的减排目标,但是从欧盟地区新能源汽车规划来看,布局电动汽车更符合企业的长期收益。

中国粉体网讯   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全球汽车销量下滑之势已成必然,然而欧洲的电动汽车销量却令人眼前一亮。据彭博社报道,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欧盟的市场份额从2019年4月的7%飙升至2020年4月的17%。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欧洲电动汽车销量超过20万辆,同比增长85%,占比超过同期全球销量的50%以上。即便在3月疫情影响下,欧洲电动车当月销量仍达6.9万辆,同比增长42%。


随着2020年1月1日,欧盟新的排放规则生效,新的标准要求汽车制造商所售汽车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得超过95克/公里,如超过,那么汽车制造商将不得不支付95欧元/克,且还要乘以汽车销售的总数。短期来看,汽车制造商或许能够达到欧盟设定的减排目标,但是从欧盟地区新能源汽车规划来看,布局电动汽车更符合企业的长期收益。


汽车工业是国家支柱产业,其销售数据对宏观经济调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当地时间5月19日发布数据显示,欧盟(统计数据不包括英国)4月份新乘用车注册量同比下跌76.3%,创历史最大同比降幅。其中,意大利和西班牙同比下跌幅度最大,新乘用车注册量分别同比跌97.6%、96.5%;德国和法国则分别同比跌61.1%、88.8%。而英国4月份新登记注册的汽车只有4321辆,比去年同期减少了97.3%。


为提振颓靡的市场经济,5月18日德国法国联合推出一项针对欧洲的高达5000亿欧元经济计划,以抵消新冠病毒疫情造成的影响。据彭博社5月19日报道,欧盟制定草案宣布促进新能源汽车主要举措,鼓励车企生产和销售新能源车,并加大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投资,主要内容有:

  • 未来2年投入200亿欧元,建立清洁能源汽车采购机构,以实现欧盟新增乘用车CO2平均排放量95g/km、新增轻型商用车147g/km的排放标准;

  • 成立400-600亿欧元到清洁能源投资基金,以加速零排放动力系统投资;

  • 在充电桩领域投资增加一倍,2025年前建设200万个公用充电桩和燃料补给站;

  • 对零排放汽车免收增值税。


5月19日,法国生态与包容转型部的能源与气候总干事Laurent Michel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几年欧洲可能投资约82亿欧元,以在电池生产方面取得领先地位。六个发起该倡议核心成员国计划未来几年引导32亿欧元公共投资和50亿欧元私人投资进入电动汽车领域。同时,欧盟还将考虑对零排放汽车免征增值税,电动汽车将受益于欧洲的绿色复苏计划。


5月2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法国汽车产业代表讨论法国政府汽车产业刺激计划。在会面过程中他表宣布,政府将投资80亿欧元推动法国汽车产业向电动车的转型,帮助汽车产业度过疫情危机,借此让法国成为欧洲领先的清洁汽车制造商。该项计划预计未来五年将使法国实现年产量一百万辆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据悉,法国计划提高电动车购车补贴,从过去6000欧涨到7000欧。同时,也考虑给燃油车提供3000欧购车补贴,以帮助汽车经销商销售40万辆因疫情而滞压的汽车。


6月1日,德国经济部提议发放总额50亿欧元(约合56亿美元)的汽车购置补贴,购置新车可获得2500欧元补贴,节油型车辆额外再获500欧元补贴;针对电动汽车,在现有补贴政策之外,纯电动汽车单车购置可获1500欧元补贴,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可获750欧元补贴。


在目前欧盟及欧洲各国的“刺激”政策下,旺盛的市场需求或将导致欧洲动力电池供给缺口日益增大。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NE Research的预测,至2023年,欧洲对电动汽车电池的需求预计为406GWh,而供应预计为335GWh,短缺约18%;到2025年这种情况将恶化,供应短缺约40%。从数据来看,欧美电动车企的动力电池主要来自中日韩三国,目前来看,还没有欧美本土的动力电池企业纳入欧美汽车厂商的供应链。


 


动力电池供给短缺和产业链羸弱正成为欧洲电动化最大掣肘。近年来,特斯拉、奥迪、捷豹等多家车企都出现过因电池短缺而导致电动车型生产暂停的情况。电池厂商的产能限制着电动车企业前进的步伐。寻求动力电池供应链稳定,将成为决定欧盟电动汽车规划实现的关键。为了保证稳定的电池供应,主机厂与电池厂商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便不难理解。


当前,全球整个行业的电动汽车项目数量已经超过了全球电池生产能力。数据预测,到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对电池的需求量预计为406GWh,而供应量预计为335GWh。这就意味着短缺占比达到18%。到2025年供应短缺将进一步恶化至40%。


纵观国际动力电池市场,中日韩三国动力电池企业牢牢占据主流市场,其中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相较日韩动力电池企业性价比较高。中国不仅是潜力巨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同时完善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也为德国车企解决电池产能压力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国内中游的快速发展,部分优质企业早已成功切入国外车企供应链,如宁德时代已基本覆盖主流欧洲车企,孚能科技进入戴姆勒供应链、亿纬锂能进入戴姆勒、现代起亚供应链,欣旺达打入雷诺供应链。


2020年5月29日,大众集团正式发布公告,宣布投资约11亿欧元,从而获得中国电池企业国轩高科26%股份,并成为其大股东。大众集团是首家直接投资中国电池企业的外资车企;近期,市场也在热议“戴姆勒集团计划参投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孚能科技的IPO项目以确保稳定的电池供应”的消息。


在动力电池生产领域,中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材料配套体系,并且中国企业在制造和成本控制方面存在优势。欧洲车企拥抱中国,采取参股国内二三线动力电池的方式直接解决动力电池产能是明智地选择。一方面,入股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有利于缓解欧洲车企所面临的电池产能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可打通产业上下游进一步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广阔的待开发空间,相较于疲弱的欧美市场,中国汽车市场的迅速复苏给德国车企带来了希望。据2019年底中国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将达到25%。而今年年初,国家又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列为“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之一。无论是从市场需求还是政策红利来说,拥抱中国,既是欧洲车企逆境中寻求生存的关键,也是未来角逐全球市场的基石。


信息来源:凤凰网汽车、腾讯汽车、财联社、和讯财经、中国汽车报、界面新闻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江岸)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如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8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