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情”比金坚,“粉”外美好


来源:中国粉体网

[导读]  人活于世,如若只是一人前行,前进道路定会异常乏味,需要和志同道合的人结伴同行,分享所见、所闻才不枉费人生。人生在世包括很多种情感,有“爱其所同,敬其所异”的夫妻情;有既是领路人,又是同行者的师生情;有血浓于水的手足情等。每一种情感都能够带给我们无限的动力!

中国粉体网讯  人活于世,如若只是一人前行,前进道路定会异常乏味,需要和志同道合的人结伴同行,分享所见、所闻才不枉费人生。人生在世包括很多种情感,有“爱其所同,敬其所异”的夫妻情;有既是领路人,又是同行者的师生情;有血浓于水的手足情等。每一种情感都能够带给我们无限的动力!


夫妻情——“爱其所同,敬其所异”


徐如人&庞文琴


徐如人院士1932年出生在浙江上虞,是国际著名分子筛与多孔材料专家,我国“无机合成化学”学科的创建者与奠基人,水热合成化学的开拓者。首次在国际上提出“现代无机合成化学”学科的科学体系。他的妻子庞文琴女士也是吉林大学的一位老师。在吉大,他们是一对知识伉俪。


同甘苦,共患难


在十年文革期间,徐如人院士由于出身问题被隔离审查一年之久,后来又被举家下放到农村劳动三年,身为妻子的庞文琴一直不离不弃,携儿带女与徐如人院士到农村一起在两小间土房中走了三年“五七道路”用亲身行动陪在丈夫身边,给徐如人院士更多的爱、陪伴与鼓励。

 

徐如人院士与妻子庞文琴在长白山合影留念


干福熹&邓佩珍


干福熹院士1933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是我国著名的光学、材料科学家。撰写了多本玻璃著作,可以说是和玻璃打了一辈子交道。他在我国建设光学玻璃研究和开发中心、第一埚光学玻璃的诞生和生产工艺的改进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4年干福熹院士与妻子邓佩珍在日本


舍与得,互相补


据干福熹院士回忆说,老伴邓佩珍是一个活跃的人,平时喜爱唱歌跳舞,但为了干福熹院士,她将自己的爱好放弃了,而是专心从事科研工作,虽然它舍弃掉了文娱活动,但她却也收获了最美的爱情!

干福熹院士后来说:“她和我共同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科研苦旅,尽管我们没有多少时间谈情说爱,但我却和她惺惺相惜。她是我生活上的亲密爱人,更是我科研生涯的好伙伴。50年风风雨雨,50年悲喜交集,有幸我的爱人邓佩珍,陪我一起风雨同舟、甘苦相济。


柯伟&李依依


1932年12月生的柯伟院士,是我国金属腐蚀与防护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咨询评议委员会主任。妻子李依依是我国冶金与金属材料科学家。1933年10月出生于北京,199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1990-1998年任该所所长。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何炳林&陈茹玉


何炳林(1918—2007),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高分子研究所所长,中国的离子交换树脂工业的开创者,发明了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被誉为“离子交换树脂之父”。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与教学。最先研究领域为离子交换树脂与吸附树脂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陈茹玉(1919—2012),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多年来主要从事有机磷化学及农药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为中国的农药事业及有机化学尤其是有机磷化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功绩。

 

徐光宪&高小霞


徐光宪(1920—2015),浙江绍兴上虞人,我国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长期从事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涉及量子化学、化学键理论、配位化学、萃取化学、核燃料化学和稀土科学等领域。

 

高小霞(1919—1998),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46年始在上海前中央研究院化学所任助理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研究。专长电分析化学和极谱催化波以及环保大气污染监测仪的研制。


徐光宪、高小霞夫妇同为北京大学教授,两人相识、相恋、相伴近60年个春秋,这对院士伉俪曾荣获首届“中华蓝宝石婚佳侣奖”。


王圩&吴德馨

王圩,河北文安人,是我国半导体光电子学专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专业。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79年开始从事长波长镓铟砷磷四元双异质结激光器和动态单频激光器研究,其中代表性成果包括应变层多量子阱分布反馈激光器、反位相增益耦合型分布反馈激光器及其与扇形放大器单片集成的主振功放器件等,为我国光纤通信用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吴德馨,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专家。1936年12月20日生于河北乐亭。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工程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研究员。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师生情——既是领路人,又是同行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求学的老路上,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支志明&任咏华


支志明,无机化学家1957年9月7日生于香港。1978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82年获该校博士学位。香港大学化学系Dr.HuiWaiHaan讲座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任咏华,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香港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

 

任咏华与恩师支志明在港大化学系实验室合影(1985年)


徐如人&于吉红


徐如人,是国际著名分子筛与多孔材料专家。于吉红院士是徐如人院士的学生。对于老师,于吉红院士这样说:“我是幸运的,我一直跟着徐先生学习,耳濡目染。徐先生特别严谨,我做研究生时,发现了阳离子骨架的分子筛,打破了以往的概念。为了证实准确性,徐先生让我重复地做了一年实验。”正是因为徐先生的谆谆教导,使于院士能够快速进入状态,也正是因为自己的坚持与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为此,于吉红院士曾说:“我今天的成功有一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感觉。”

 

手足情——骨肉至亲,血浓于水


柳百成&柳百新


柳百成,1933年出生,铸造工艺与设备专家。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国内较早提出用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铸造行业,在开拓铸造过程宏观及微观模拟仿真新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柳百新,1935年出生,材料科学家。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在离子束与固体相互作用及材料改性、计算材料科学、薄膜和核材料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工作。

 


哥哥柳百成从小品学兼优,高中毕业之际,柳百成面临着两种选择,然而北京政治中心的地位、国家大力发展工业的形势等因素,让他舍近求远,步向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弟弟柳百新自小也酷爱学习,成绩与哥哥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哥哥柳百成经常在信中坦露清华的好,弟弟柳百新也渐渐的对清华产生了兴趣,在高中毕业后,他毅然决然的报考了清华大学,并且,他选择了和哥哥同样的专业——机械制造。

柯俊&柯伟


柯俊(1917-2017)是我国著名金属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钢铁学院(现为北京科技大学)金属(材料)物理专业及金属(材料)物理化学专业筹建人之一。长期从事金属材料基础理论和发展的研究,创始贝茵体相变的切变理论,发展了马氏体相变动力学;开拓冶金材料发展史的新领域,促进定量考古冶金学的发展。


柯伟院士,是我国金属腐蚀与防护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咨询评议委员会主任。

 

文章涉及了粉体行业部分专家、院士、欢迎留言补充,另外你认为你心中最美夫妻院士、最美师生情、最美兄弟情都是谁呢?


参考文章:干福熹:和玻璃打了一辈子交道.新民晚报

柯伟、李依依:夫妻院士,情比金坚.粉体网

夫妻院士,伉俪情深——盘点19对院士夫妻

推荐25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