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行业是一国工业体系的基础,新材料的研发则关系着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各大高校是新材料研发和推广的主力军,2018年国内高校的研发取得了哪些突破?本文为您盘点了10种登上国际顶级期刊的新型材料。
以下盘点以时间倒序发布,排名不分先后。
1.复旦大学发现新型磁性二维材料
10月23日消息,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张远波教授团队在二维磁性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磁性二维材料Fe3GeTe2,为研究二维巡游磁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想体系。
本次研究发现的新型的磁性二维材料Fe3GeTe2,将为科学家们未来基于这种材料研发超高密度、栅压可调且室温可用的磁电子学器件提供一种可能,而新发现的二维材料解理方法将为未来二维材料的研究拓展新思路。研究成果已发布于《自然》。
图片来源:复旦大学
2.合肥工业大学首次成功研发新型量子点显示材料
10月8日消息,合肥工业大学科研团队采用热聚法合成了具有类石墨烯二维片层结构的氮化碳粉末,然后通过超声剥离技术制备出量子点,并以该量子点作为发光层,采用溶液旋涂法制作了蓝色发光的QLED显示原型器件,荧光量子产率达49.8%。相关工作已发布于《Materials Today》。
3.中山大学研发出全新光热转换全介质材料——碲(Te)纳米颗粒
8月23日消息,中山大学杨国伟教授研究组的马楚荣博士生在基于光热转化效应的纳米光子学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光热转换全介质材料即:碲(Te)纳米颗粒。
它不仅可以实现全太阳光谱吸收而且具有极高的光热转换效率。这种表现超越了所有已经报道了的用于太阳能光热转换水蒸发的纳米光子学材料,包括等离激元和全介质材料。该成果已发布于《科学》子刊《科学进展》。
图片来源:中山大学
4.合肥工业大学等研制出高性能透明柔性仿贝壳结构云母复合膜
8月23日消息,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陆杨教授研究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研究团队合作,创新性地采用“解组装-仿生组装”的两步策略,以廉价天然云母粉为原料,成功实现了高质量云母纳米片的大量制备,并组装成高性能透明柔性仿贝壳结构云母复合膜。
这一高性能仿生复合薄膜在柔性透明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成果已发布于《自然·通讯》。
图片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5.东南大学研制出世界首例无金属钙钛矿型铁电体
7月16日消息,东南大学熊仁根教授团队、游雨蒙教授课题组在分子铁电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制出世界首例无金属钙钛矿型铁电体。美国东部时间7月13日,相关研究结果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在线发表。这是自2013年、2017年以来,该团队在《科学》杂志上以东南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的第三篇论文。
东南大学的分子铁电团队,利用带电分子集团取代无机离子,成功地制备出了一大类共计23种全有机新型钙钛矿材料。其中,共有17种材料显示出了良好的铁电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合成了4种材料的左手对映体、右手对映体及外消旋化合物,并分别证明了它们的铁电性。
这类材料将在数据存储、逻辑运算、光量子通信、光学雷达、能源转换等应用中崭露头角。
6.北京大学发现新型二维材料
7月13日消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吕劲团队与杨金波、方哲宇团队研究成果表明,新型二维材料或将续写摩尔定律对晶体管的预言。他们在预测出“具有蜂窝状原子排布的碳原子掺杂氮化硼(BNC)杂化材料是一种全新二维材料”后,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类材料存在能谷极化现象,并具有从紫外拓展到可见光、近红外以及远红外波段的可调能隙功能,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纳米通讯》上。
7.清华大学打造接近单根碳纳米管理论强度的超长碳纳米管管束
5月16日,清华大学化工系魏飞教授团队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李喜德教授团队合作,在超强碳纳米管纤维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接近单根碳纳米管理论强度的超长碳纳米管管束,其拉伸强度超越了目前发现的所有其它纤维材料。
这项工作揭示了超长碳纳米管用于制造超强纤维的光明前景,同时为发展新型超强纤维指明了方向和方法。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
8.北大郭少军团队在强耦合作用钼基金属杂化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4月8日消息,北京大学工学院郭少军团队提出了一种具有强耦合作用钼基金属杂化材料的制备新策略提升电催化产氢性能,并发现强耦合材料对于储钠展现了优异的容量、倍率和稳定性。该工作为下一代新型高性能能源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策略和指导思路。
相关工作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
9.浙大首次成功制备高弹性无机材料
3月12日消息,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超教授团队在多年积累的石墨烯相关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制备出高度可拉伸的全碳气凝胶弹性体,同时具有超低密度、高拉伸比、低能量损耗、优异抗疲劳性能、宽温度适用范围等优异性能。
为其在柔性器件、智能机器人及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已发布于《自然·通讯》。
高可拉伸全碳气凝胶弹性体由多级协同组装方法制得
10.东华大学等研制出新型智能面料
2月25日消息,东华大学王宏志课题组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艾尔莎·瑞秋曼尼斯课题组合作,在智能致动材料领域获新进展。
基于研究人员开发出的一种响应速度极快且性能稳定的商品化全氟磺酸树脂的气体响应致动材料,该团队研制出一种对体表温度与湿度具有调节作用的智能面料。该面料在人体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时,可产生开/关孔道致动行为,进而对体表湿热环境进行有效调节,提高人体体表舒适感。
同时,研究人员还将该材料与光子晶体技术结合,设计出了一种可根据空气湿度变化产生变形—变色双重响应能力的智能薄膜。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青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