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80后教授孙永明:科学从来都是无止境的


来源:中国粉体网   墨玉

[导读]  孙永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入选者。孙永明教授的人物简介非常简单,因为他实在是太年轻了。首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入选者让他一夜之间上了不少头条。

中国粉体网讯  孙永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入选者。孙永明教授的人物简介非常简单,因为他实在是太年轻了。首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入选者让他一夜之间上了不少头条。




人物简介


2009年9月至2012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2013年8月至2017年8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7年9月加入华中科技大学,任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孙永明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器件,在锂离子电池锂补偿技术、锂离子电池转化反应基负极材料、金属锂负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柔性/可拉伸储能材料和器件和锂硫电池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在能源和材料领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2篇(第一作者论文21篇,含SCI论文18篇),其中不乏众多国际性顶级期刊NatureEnergy(2篇;能源类顶级期刊)、AdvancedMaterials(1篇)、Energy&EnvironmentalScience(1篇)、NanoLetters(2篇)、AdvancedEnergyMaterials(1篇)、ACSNano(1篇)、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1篇)等。


“科学从来都是无止境的”


2009年硕士毕业后孙教授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华中科技大学读博,师从黄云辉教授,从此踏上研究锂离子电池的道路。孙教授一直强调:“科学从来都是无止境的。哪怕某一天我已经老得走不动了,依然需要探索。”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读博期间为了能进一步深造,孙教授早早地开始申请毕业之后去斯坦福大学做研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博士毕业之后孙教授顺利进入斯坦福大学,投入崔屹教授门下,这意味着他从此进入了锂电池“领跑者”的研究团队。如鱼得水的他在这里突破了锂离子电池首次循环容量损失的难题,并针对柔性、可穿戴及可拉伸电子器件所需储能器件所面临的能量密度低和机械性能差等问题,设计和制备了一种由具有竹子结构的石墨化碳纳米纤维组成的柔性自支撑薄膜。


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


现在高校科研院所不时被爆出有学者抄袭论文的事件,还有一些学者占用国家资源却并没有做出相应贡献,而是把精力放在别的地方。孙教授年纪轻轻却在锂电池行业做出了优异的成绩,不是偶然。“我最想做的当然还是潜心研究。”这是孙教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心无杂念的孙教授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工作到夜里12点是常事,即使是周末也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所以他说做科研没有什么诀窍,非要说有,那就是他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但是孙教授并不是一个不懂生活的人,相反他热爱生活,有很多业余爱好,对孙教授来说这也是一种休息方式,换个环境,静静冥想,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思路。优秀的人都是何其相似,普通的人却各有各的普通!

推荐15

作者:墨玉

总阅读量:497938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