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在羊城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颗粒测试学术会议暨2017年全国粉体测试技术应用研讨会上,中国颗粒学会、北京粉体技术协会、上海市颗粒学会、江苏省颗粒学会四家团体组织作为发起单位,共同签署了“颗粒技术团体标准共同体”合作协议。
中国颗粒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兆军研究员、北京粉体技术协会秘书长周素红研究员、上海市颗粒学会理事长蔡小舒教授和江苏省颗粒学会副理事长杨毅研究员分别代表各自团体出席会议并签字。
颗粒技术团体标准共同体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颗粒技术团体标准共同体成立
当今世界,技术标准已成为产业和地区参与国内外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直接影响到产业的区域分工和竞争力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技术标准是一种发展秩序和规则,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并成为主导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因此,制定技术标准战略,发挥技术标准将是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桥梁和纽带,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将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世界范围内的技术标准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谁制定的标准为世界所认同,谁就会从中获得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利益。对于我国颗粒学领域而言,颗粒技术标准的制定速度跟不上我国颗粒行业的发展速度,与国外技术标准水平有较大差距。因此,制定颗粒技术标准势在必行。
我国的标准化体系主要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组成,但这些标准修订、批准时间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标准化建设。但从2015年3月份开始,国务院先后印发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其中均明确提出培育发展团体标准,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这就相当于开辟了标准制定的“绿色通道”,大大缩短了批准时间。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也为了推动我国颗粒学领域的发展,颗粒学界相关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快速响应创新和市场对标准的需求,积极启动团体标准工作。以期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填补现有标准的空白。
团体标准的开放给标准制定开辟了“绿色通道”,但是也无形中增加了标准的“混乱”局面。标准数目增多,重复性变高,导致各组织间恶性竞争,不利于颗粒学领域的健康发展。
基于此,中国颗粒学会、北京粉体技术协会、上海市颗粒学会、江苏省颗粒学会四家团体组织作为发起单位成立“颗粒技术团体标准共同体”,旨在对颗粒技术团体标准进行必要的规范、引导、监督,以形成良性竞争和共同发展的局面。
颗粒技术团体标准共同体协议规定,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杜绝同一事项,不同标准。在立项阶段、执行过程、审查阶段、发布阶段均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把关,保证信息公开透明。并且建立团体标准的互认机制,每个团体组织所制订的团体标准都可以得到其他成员组织的认可,避免了标准的重复,有效的扩大了团体标准的适用范围,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团体标准的影响力,使各团队的竞争变得更加有序。
同时,共同体鼓励相关企业和团体开展标准化工作,并对其加以指引;对已开展颗粒标准化工作的相关企业和团体,提供相关程序和规则上的指导,促进颗粒技术团体标准工作的进行。
附:颗粒技术团体标准共同体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