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推动钢铁工业新的产业革命


来源:中国工业网

[导读]  2016年,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需求走弱,钢铁供大于需日趋明显,产量呈下行态势。我国正推动钢铁工业新的产业革命。钢铁必须适应新情况、新变化,在新的环境中、新的平台上实现新的均衡,加快实施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中国粉体网讯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全球矿业延续低迷态势,矿产品贸易和矿业投资下滑明显。9月8日,在第十四届中国炼焦技术及焦炭市场国际大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利群指出,我国钢铁产业发展面对经济新常态和产能过剩的压力,需要共建和谐、可持续的钢铁产业链。但是,目前整个钢铁产业链供大于求的状况仍将持续,需求下降、产量下降、价格低迷、效益下滑的状况短期内不会根本转变。


钢铁行业已经进入深度改革调整期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利群介绍,2016年,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需求走弱,钢铁供大于需日趋明显,产量呈下行态势;行业效益情况向好,钢铁产业链出现均衡发展的苗头;钢铁企业正加快实施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未来我国钢铁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利群表示,我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钢铁、煤炭必须适应新情况、新变化,在新的环境中、新的平台上实现新的均衡,以适宜的速度、适当的方式、更高的效率、更好的质量,继续保持健康、平稳的发展状态。面对相同的外部环境,钢铁产业链上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长期“独善其身”,产业链合作是必然趋势。因此,钢铁产业各利益相关方应当放下短期利益,从产业链建设的高度出发,和上下游企业结成真正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9月6日,在第二届钢铁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高峰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秘书长刘振江指出,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已经进入深度改革调整期,这是我国钢铁行业通向“又大又强”目标的一次重要战略性调整。而我国钢铁行业从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加快钢铁行业供需平衡,推进转型升级,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具有战略高度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的支撑,需要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精英等的长时间、广泛地研讨和论证。


钢铁工业正进行战略性调整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秘书长刘振江刘振江认为,我国现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调整,钢铁工业正进行相应的必要的战略性调整。当前,由于需求减弱使产能过剩的问题突出出来,我国钢铁行业正积极化解过剩产能,着手从重视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一是进行企业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产业布局等重大结构调整,进行转型升级。二是更加重视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智能制造,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推动钢铁工业新的产业革命。


作为钢铁产能过剩的国家之一,我国早就开始关停过剩产能、供给侧改革等多种手段,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首先,淘汰过剩钢铁产能。为了加快2016年下半年去产能进度,中央政府向各地派出10个督查组,部署化解过剩产能专项督查。目前,浙江、江西等地区已经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河北省公示淘汰名单涉及1840万吨炼铁产能和1600万吨炼铁产能,计划到11月份完成。


其次,抑制新建钢铁项目。2016年上半年,下游钢铁产品价格回升,部分企业吨钢利润达到400元以上,投资出现一定的回暖态势。但进入9月,我国政府加码抑制政策,切断项目土地供应,国土资源部明确将严格产能过剩行业项目用地的预审与审查,新增产能的钢铁、煤炭项目将不再受理用地预审。


我国钢铁整体供需矛盾仍较突出


实际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减量增质,在需求没有显著下滑的情况下,产能的退出、供给端收缩将显著改善在供给侧改革去产能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的钢铁企业盈利预期及实际盈利。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指出,当前,我国钢铁去产能还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其中,有些压减的产能早就不参与市场竞争,员工已经遣散,但压减这样的产能对提高产业竞争力、优化市场环境的作用微乎其微。


当前,虽然钢铁企业方面积极响应淘汰落后产能,从企业性质来看,具有压缩产能任务的钢企共140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达88.6%,炼铁产能和炼钢产能分别为2620万吨和5559万吨,占比分别为70.9%和80.2%。据“我的钢铁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在全国压减的钢铁产能中占比约65%,国有企业占35%。


随着进入“金九银十”市场旺季,钢铁需求有所提振,近期全国二线城市密集出台楼市收紧政策,预计下游房地产行业需求将进一步弱化,整体供需矛盾仍较突出。据有关机构统计,2016年全国钢铁行业压减产能多为无效产能,对产量影响有限。对此,李新创认为,我国钢铁去产能重点和关键应放在地条钢违规产能、“僵尸企业”低效产能上。一是要加强环保、能耗、安全、质量以及产业政策等联合执法,并综合运用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水价,以及取消大用户直购电交易资格等经济手段,倒逼企业退出;二是利用省财政资金雄厚的优势,加大对企业退出的奖补力度,引导企业退出。




推荐5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