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知识产权之战热点背后的冷思考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导读]  中国稀土企业在一场已耗时17个月之久的知识产权“遭遇战”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然而,以为这场“遭遇战”不过是稀土产业转型升级道路上的一道必经沟壑。越过沟壑,又将何去何从?业界当有所谋划和行动。

中国粉体网讯  近日,中国稀土企业在一场已耗时17个月之久的知识产权“遭遇战”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针对中国“稀土永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日本日立金属株式会社提起的2件稀土产业核心技术的美国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做出终审书面裁决,裁定前述专利中涉诉的全部权利要求无效。消息传来,引得业界一片欢欣鼓舞。敢打敢赢,固然值得中国稀土企业扬眉吐气,然而冷静下来深入思考,笔者以为这场“遭遇战”不过是稀土产业转型升级道路上的一道必经沟壑。越过沟壑,又将何去何从?业界当有所谋划和行动。

  在笔者看来,作为世界上稀土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中国稀土产业在发展之初,曾经试图走出一条“资源换技术”的发展之路,即通过降低稀土原材料出口价格来鼓励外资进入稀土应用和深加工领域,并希望中国企业能从中汲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己的专利。

  然而,跨国稀土巨头严格限制对华技术开放,同时彼此间进行了大规模的专利交叉许可,形成了一个拥有严密专利保护网的利益共同体。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中国稀土产业市场越做越大,但中国企业却始终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一批试图打破外资巨头专利封锁的稀土企业最终选择了“抱团取暖”,成立了“稀土永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才有了上述针对跨国巨头核心技术专利的知识产权“遭遇战”。

  而在这场“遭遇战”中,中国企业正是深刻意识到了要抛弃“资源大户”的盲目自信,而后经过聘请国内外顶尖的技术专家和反垄断法专家分析,才发现了日立金属生产技术并未有革命性的创新的问题。在掌握了日立金属涉嫌违反专利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的相关规定后,中国企业果断出击、双管齐下,一方面在份额最大的美国市场提起对方专利权的无效宣告请求,另一方面在国内起诉对方搭售以及拒绝许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侵权,合理的知识产权诉讼策略最终帮助中国企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由此,未来之路或已明朗。当前,我国最需要做好的就是稀土深加工产业规划,从提升整条稀土产业链的自主创新能力出发,制定全国稀土行业的知识产战略,支持相关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交国际专利申请,大幅增加稀土专利推广应用专项资金,并妥善做好“走出去”的专利侵权预警和海外维权援助工作。这场知识产权“遭遇战”或许只是“反攻”的开端,未来稀土产业的发展,必定还将经历一系列“硬仗”,敢打敢赢,还是要靠知识产权。

推荐1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