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氯化法钛白粉技术破壁需行业协作


来源:中国涂料报

[导读]  在钛白粉行业亟需转型升级的阶段,仅仅依靠独自研发,或仅仅依靠单独引进都不是很好的解决办法。行业抱团,技术也要抱团,借鉴吸收各自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上所获得的经验,突破关键技术,国内钛白粉企业应协力合作,资源共享,合作研发,抱团走出困境。

中国粉体网讯  在过去的2015年,中国钛白粉市场可以用水深火热来形容——钛白粉价格持续下滑,硫酸法钛白粉价格甚至已跌破中国大部分中小型钛白粉企业的生产成本线。良性生存,“去量提质”是中国每一个钛白粉企业无法回避的发展之道。氯化法钛白粉技术突破已成为中国钛白粉企业的迫切出路,然而,氯化法钛白粉技术却被国际化工巨头长期垄断,我国在实施氯化法钛白粉项目时频遭碰壁。近期,河南佰利联公司在上马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时,再次遭遇挫折。

  近期,德国钛康就佰利联单方面解约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递交申请,请求裁决公司支付逾3189万元费用。但佰利联表示解约是因为从钛康所引进的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技术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产出一吨合格氯化法钛白粉。佰利联此前向钛康发出通知书,单方面宣布解除合同,并拒绝支付尾款。

  在全球,钛白粉的生产目前只有硫酸法和氯化法两种工艺技术,但两者所生产的成品价格却相差好几千(每吨)。硫酸法钛白粉不仅价值低,而且用途狭窄。目前钛白粉主要应用于生产涂料(约60%),其中汽车漆、外墙涂料等,只能用氯化法钛白粉,而耐候性较差的内墙涂料才用硫酸法产品。

  早在2014年,中国钛白粉的产量已跃升全球第一,但尴尬的是这些产品却大多采用落后的硫酸法工艺生产,氯化法钛白粉产能占比仅约占全国钛白粉总产能的7%,而在全球,此占比为60%。

  虽然目前我国氯化法钛白粉发展坎坷,但其实中国氯化法钛白粉技术的探索之路却早已开始。上世纪70年代中国就已经建设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工艺装置。锦州钛业作为目前最成熟的氯化法钛白粉生产者之一,在1989年即已建设有1.5万吨氯化法钛白粉装置。


  即便探索较早,但是目前能够能正式生产氯化法钛白粉的企业只有四家——锦州钛业、漯河兴茂、云南新立、河南佰利联。其中云南新立与河南佰利联都是依靠引进德国钛康生产工艺,在引进过程中,投资巨大,且都不能按时达标达量生产,最终都与德国钛康“不欢而散”。云南新立在引入德国钛康生产工艺过程中,累计投资逾20亿,但在2013年公司宣告试车失败,此后独自研发并完成。锦州钛业依靠90年代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目前拥有国内运行较好的氯化法生产线。而漯河兴茂则主要依靠自主研发,部分设备与技术采用乌克兰与欧洲技术。据了解,漯河兴茂已完整掌握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工艺技术体系,拥有多项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

  2015年12月30日,攀钢钒钛发布公告称将投资1.1亿元新建氯化法钛白粉项目,并预计将于2016年12月底建成投入试运行。如果运行顺利,我国将又多一条自主研发的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

  从中国氯化法钛白粉探索前进的道路上可以看出,在主要技术被国外垄断的情况下,仅仅依靠通过向咨询技术公司引进技术是不够的,但却是被需要的。通过向国外技术咨询公司引进生产工艺,虽然会存在生产技术不够系统等问题,但关键技术与关键工艺是能够借鉴的。在钛白粉行业亟需转型升级的阶段,仅仅依靠独自研发,或仅仅依靠单独引进都不是很好的解决办法。行业抱团,技术也要抱团,借鉴吸收各自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上所获得的经验,突破关键技术,国内钛白粉企业应协力合作,资源共享,合作研发,抱团走出困境。技术南墙壁垒厚,在行业亟需升级转型的情况下,破壁人不应是某一个企业,更应是整个行业。

推荐2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