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今年8月底,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上,就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时,作出了相应的表态。
陈吉宁在会议上说,涉及重金属的项目必须进入工业园,园外的也要逐步搬迁到工业园区,新改扩建项目要明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来源,不允许用“零排放、零污染”等任何名义为企业入园开绿灯。同时,集中治理园区的污染,推动园区土地集中化、废物交换利用、水的循环使用、共用基础设施,使它们达标排放。2017年底前工业聚集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逾期没有完成的一律实行环评限批,取消园区资格。
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是工业企业最普遍的三种污染方式。此前几年间,环保部已经相继在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等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来防治中国日益凸显的污染问题。相比之下,土壤污染的防治方面,环保政策尚需发力。而此番陈吉宁推出的重金属项目全部纳入工业园区行动,则意味着,针对土壤污染的政策和措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企业仍在观望
尽管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已经明确表态,但不少从事环保行业的人仍感觉到,目前地方大多还在观望阶段。近日,山东皓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李龙海表示,很多企业还处于观望状态,对他们来说治理需要很大的投入,他们也还在考虑哪种治理方式对他们来说是更有利的。
李龙海认为,环保新政给行业带来新的机会。他说:“很多以前不做环保的企业,现在也开始转手做环保了,整个环保行业的前景是不错的,毕竟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污染治理越来越严格。”
除了企业,各地对环保要求的程度也不尽相同,环保措施的推进也不一样。李龙海说,比如一些省市的脱硫脱硝这些治理可能早就做了,但是废气治理才刚开始;而有的省份则还停留在分析废弃成分的阶段。
北京浦仁美华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侯兴辉表示,污染企业纳入工业园区,集中成片治理会更好,分散治理能让环保企业相互学习,对环保企业也是提升。污染企业在污染排放方面基本上都能治理,但是就是有的企业不配合,不肯花钱,其实改善还是比较容易的。
浙江海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葛介龙则认为,重金属项目入园行动,对行业是利好。他表示,污染从小、散的单个企业里,集中到园区比较好治理。同时那些小的企业、实力弱的企业就被淘汰了,进入园区的都是有一定规模的。他说:“对我们来说,我们大型企业不会去做小的污染企业的,做成片的、大的企业,对环保企业来说是机会。小而散的企业不符合环保企业、没有能力做环保的企业进不了工业园。”
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总工程师宋云说,“环境治理产肯定需要前期投入,但是企业也不是说就承担不起。现在中国在进行结构性调整,相比以前,企业的工艺技术都有了大的改善,污染已经不是像十年前那么大了。企业如果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及技术,水平高的话,是可以将有用的残余成分进行回收,这样企业自身的能源成本就下降很多,先进的环保技术的使用是会产生正效益的。”
宋云认为,环保部推动的重金属项目进入工业园区的“圈地运动”对于环保工作而言是一件利好的事情。他说,“不好管的企业,监管失控的一些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就会比较好控制、监督。固废排放经过企业、工业园区两次处理,环保部门的监管也会方便很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的话,在污染排放的压力方面会有所不同。废气的排放因为不能集中处理,所以必须达到国家的统一标准,但是水的话,每个工业园区基本都建有集中的污水处理厂,企业排放的污水只要达到园区污水处理厂的进入标准就可以了,这就比企业直接排入河流、湖泊里要松一些。”
在宋云看来,重金属项目全部进入工业园区,对环保部门来说,也会在环保执法上带来便捷。他说:“以前得一个一个监管,现在只要把园区监管好了,执法上也会方便很多。”
环保、财政双发力
据了解,现在工业园区大致分为两种类型:招商引资型和指令型。招商引资就是以便利的基础设施以及优惠条件吸引企业进驻园区。指令型主要是针对污染重的企业,国家建好了工业园,强制性、指令性要求企业搬迁进园区。
中国各地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曾兴建了诸多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园区在推动地方招商引资、产业聚集和经济发展方面带来了很大便利,不过由于工业园区在占地、开发等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工业园区也多曾多次被国务院列为清理整顿的对象。现在看,那些手续合规、同时又规划合理的工业园区的存在,可能为环保部推动重金属行业污染集中防治工作带来了一些便利。
环保部在2014年编制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限制排放重金属相关项目严格准入条件,优化产业布局。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的原则,鼓励各省(区、市)在其非重点区域内探索重金属排放量置换、交易试点,实施“以大带小”、“以新带老”,实现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新增排放量零增长。
环保问题在最近几年间,也得到了财政的大力支持。财政部也从2010年起设立了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各地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的实施。2015年,环保、污染治理等话题受到持续关注,政府也表现出对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巨大决心。2015年1~8月,财政在节能环保支出为2165亿元,增长22.7%。在2015年年中,中央财政下达专项资金约28亿元,用于重点支持30个地市加快推进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
财政资金和环保政策虽然都在不断发力,但企业对于环保还是不积极。李龙海说,有很多企业处于观望的状态,还在看国家这一块的政策的执行力度,如果国家更为严格,那就不得不立马上环保项目,现在有的企业效益不是很好,还是能拖则拖。因为很多企业本来效益就不好,再花钱上环保设备,对公司来说是没什么环保效益的。
工信部部长苗圩也公开表示,园区化有利于污染物的全流程控制,在工业园区内实行循环经济,把一个企业的排放物作为下一个企业的资源利用,以及流程中节水和废水回用等。还有一些工业园区在废水综合利用方面研发了一些超临界热解技术,比较实用,而且成本较低。
宋云认为,在园区里排到污水处理厂的话,企业排污标准甚至可以放宽,因为还有园区的统一再处理。他说:“这其实对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企业不需要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减轻了企业的治理压力。企业的固体废弃物在工业园区中也可以集中进行处理。”
不过,宋云认为“零排放”、“零污染”是伪命题,污染可以降到很小,但是基本上是没有办法做到无污染的。对此,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时,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专门提出说,不允许用“零排放、零污染”等任何名义为企业入园开绿灯。
陈吉宁在会议上说,涉及重金属的项目必须进入工业园,园外的也要逐步搬迁到工业园区,新改扩建项目要明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来源,不允许用“零排放、零污染”等任何名义为企业入园开绿灯。同时,集中治理园区的污染,推动园区土地集中化、废物交换利用、水的循环使用、共用基础设施,使它们达标排放。2017年底前工业聚集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逾期没有完成的一律实行环评限批,取消园区资格。
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是工业企业最普遍的三种污染方式。此前几年间,环保部已经相继在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等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来防治中国日益凸显的污染问题。相比之下,土壤污染的防治方面,环保政策尚需发力。而此番陈吉宁推出的重金属项目全部纳入工业园区行动,则意味着,针对土壤污染的政策和措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企业仍在观望
尽管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已经明确表态,但不少从事环保行业的人仍感觉到,目前地方大多还在观望阶段。近日,山东皓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李龙海表示,很多企业还处于观望状态,对他们来说治理需要很大的投入,他们也还在考虑哪种治理方式对他们来说是更有利的。
李龙海认为,环保新政给行业带来新的机会。他说:“很多以前不做环保的企业,现在也开始转手做环保了,整个环保行业的前景是不错的,毕竟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污染治理越来越严格。”
除了企业,各地对环保要求的程度也不尽相同,环保措施的推进也不一样。李龙海说,比如一些省市的脱硫脱硝这些治理可能早就做了,但是废气治理才刚开始;而有的省份则还停留在分析废弃成分的阶段。
北京浦仁美华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侯兴辉表示,污染企业纳入工业园区,集中成片治理会更好,分散治理能让环保企业相互学习,对环保企业也是提升。污染企业在污染排放方面基本上都能治理,但是就是有的企业不配合,不肯花钱,其实改善还是比较容易的。
浙江海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葛介龙则认为,重金属项目入园行动,对行业是利好。他表示,污染从小、散的单个企业里,集中到园区比较好治理。同时那些小的企业、实力弱的企业就被淘汰了,进入园区的都是有一定规模的。他说:“对我们来说,我们大型企业不会去做小的污染企业的,做成片的、大的企业,对环保企业来说是机会。小而散的企业不符合环保企业、没有能力做环保的企业进不了工业园。”
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总工程师宋云说,“环境治理产肯定需要前期投入,但是企业也不是说就承担不起。现在中国在进行结构性调整,相比以前,企业的工艺技术都有了大的改善,污染已经不是像十年前那么大了。企业如果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及技术,水平高的话,是可以将有用的残余成分进行回收,这样企业自身的能源成本就下降很多,先进的环保技术的使用是会产生正效益的。”
宋云认为,环保部推动的重金属项目进入工业园区的“圈地运动”对于环保工作而言是一件利好的事情。他说,“不好管的企业,监管失控的一些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就会比较好控制、监督。固废排放经过企业、工业园区两次处理,环保部门的监管也会方便很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的话,在污染排放的压力方面会有所不同。废气的排放因为不能集中处理,所以必须达到国家的统一标准,但是水的话,每个工业园区基本都建有集中的污水处理厂,企业排放的污水只要达到园区污水处理厂的进入标准就可以了,这就比企业直接排入河流、湖泊里要松一些。”
在宋云看来,重金属项目全部进入工业园区,对环保部门来说,也会在环保执法上带来便捷。他说:“以前得一个一个监管,现在只要把园区监管好了,执法上也会方便很多。”
环保、财政双发力
据了解,现在工业园区大致分为两种类型:招商引资型和指令型。招商引资就是以便利的基础设施以及优惠条件吸引企业进驻园区。指令型主要是针对污染重的企业,国家建好了工业园,强制性、指令性要求企业搬迁进园区。
中国各地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曾兴建了诸多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园区在推动地方招商引资、产业聚集和经济发展方面带来了很大便利,不过由于工业园区在占地、开发等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工业园区也多曾多次被国务院列为清理整顿的对象。现在看,那些手续合规、同时又规划合理的工业园区的存在,可能为环保部推动重金属行业污染集中防治工作带来了一些便利。
环保部在2014年编制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限制排放重金属相关项目严格准入条件,优化产业布局。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的原则,鼓励各省(区、市)在其非重点区域内探索重金属排放量置换、交易试点,实施“以大带小”、“以新带老”,实现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新增排放量零增长。
环保问题在最近几年间,也得到了财政的大力支持。财政部也从2010年起设立了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各地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的实施。2015年,环保、污染治理等话题受到持续关注,政府也表现出对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巨大决心。2015年1~8月,财政在节能环保支出为2165亿元,增长22.7%。在2015年年中,中央财政下达专项资金约28亿元,用于重点支持30个地市加快推进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
财政资金和环保政策虽然都在不断发力,但企业对于环保还是不积极。李龙海说,有很多企业处于观望的状态,还在看国家这一块的政策的执行力度,如果国家更为严格,那就不得不立马上环保项目,现在有的企业效益不是很好,还是能拖则拖。因为很多企业本来效益就不好,再花钱上环保设备,对公司来说是没什么环保效益的。
工信部部长苗圩也公开表示,园区化有利于污染物的全流程控制,在工业园区内实行循环经济,把一个企业的排放物作为下一个企业的资源利用,以及流程中节水和废水回用等。还有一些工业园区在废水综合利用方面研发了一些超临界热解技术,比较实用,而且成本较低。
宋云认为,在园区里排到污水处理厂的话,企业排污标准甚至可以放宽,因为还有园区的统一再处理。他说:“这其实对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企业不需要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减轻了企业的治理压力。企业的固体废弃物在工业园区中也可以集中进行处理。”
不过,宋云认为“零排放”、“零污染”是伪命题,污染可以降到很小,但是基本上是没有办法做到无污染的。对此,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时,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专门提出说,不允许用“零排放、零污染”等任何名义为企业入园开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