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靠磷矿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


来源:长江商报

[导读]  湖北宜昌市依靠磷矿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力图打造“沿江万亿经济走廊”。国家提出将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一体化并列发展,相关政策加快落地,宜昌主政者希望借产业化转移之机,提速打造“沿江万亿经济走廊”,完成城市角色的重塑。
中国粉体网讯  在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中,湖北宜昌市依靠磷矿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力图打造“沿江万亿经济走廊”。

  近日,长江商报记者走访宜昌发现,当地人或多或少地感觉到,磷化工产业集群的壮大,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不用外出,在家门口就能打工。

  “这里园区又多又大,参观要坐车才行!”位于宜昌市东南部的猇亭区,原本是个普通、安静的城区,现在常见的景象是,各类工业园区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尤其是快速崛起的磷化工产业集群,成为宜昌千亿产值支柱产业之一。

  国家提出将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一体化并列发展,相关政策加快落地,宜昌主政者希望借产业化转移之机,提速打造“沿江万亿经济走廊”,完成城市角色的重塑。

  而磷化工产业集群将成为宜昌打造“沿江万亿经济走廊”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湖北是近年跨国、跨区域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宜昌布局磷化工产业也要搭上“产业转移”的快车。

  借“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

  细雨过后,空气清澈,各种巨大的生产装置和工程项目填满着占地3000亩的园区。停泊在综合码头上的海船,满载着磷化工产品整装待发,标志着宜昌磷化工产业精细化的发展路线图全面打开。

  每天,由宜昌市猇亭区产出的各类精细磷化工主导产品通过铁路、陆路、水路,运往全国及世界各地。其中的多种产品进入宝洁、陶氏、联合利华三家世界洗涤剂巨头全球采购系统,成为它们在亚洲最大的供货商。而盛产这些磷化工产品的,是全球最大的六偏磷酸钠企业巨头——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兴发集团”)。

  兴发集团的前身是兴山县一个生产黄磷的小厂,1999年 6月在A股挂牌上市,作为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迁建项目,兴发集团落户宜昌的精细化工园区建设速度一路加速。

  “当时,宜昌市主要领导跟企业进行了沟通,专门在猇亭工业园区划了一块地方,让其专门搞一个精细化园区。”宜昌市政府一位官员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说。

  2006年园区开始建设,如今建成了年产7万吨草甘膦、10万吨三氯化磷、7万吨亚磷酸二甲酯、3万吨特种磷酸盐等项目,成就兴发集团成为国内最大的精细磷产品生产企业。

  兴发集团入驻后,凭借其上下游的整合能力,通过合资成立新公司、招商引资方式,为宜昌引来9家成员企业,另外还有3家配套企业落户入园。包括引进国际知名的电子化学品企业台湾三福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成3万吨/年电子级磷酸等项目;引进全球最大的磷酸盐生产制造商荷兰国际天富有限公司,建设10万吨/年水处理剂项目。宜昌市整个磷化工产业链为之撬动,目前兴发集团的猇亭精细化工园区的投资超过80亿元,生产数十种精细磷产品100万吨,年销售收入达百亿元。产业集群规模效益已经显现。

  这是宜昌市最具代表性的产业转移故事。在猇亭工业园区,宜昌市通过给包括宜化集团在内的本地磷化工企业划出一片产业转移园区,承接区域内产业转移项目,延伸、孵化产业链,还借跨国、跨区域产业转移引进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洋丰等磷化工领域的龙头企业,摊大产业孵化器面积,构建产业初步集群,进而吸引大量相关产业及配套项目落户的链状转移模式。

  宜昌市政府的多位官员坦言,宜昌磷化工产业集群发展提速,跟转移企业的到来密不可分,反过来,集群吸引亦促进了产业转移。目前宜昌作为承接地,产业转移已从实施阶段,进入到规模化阶段。

  据2015年宜昌市政府工作报告,全市以磷化工产业为主的精细化产业的产值突破1500亿元。而宜昌市经济和信息委员会的相关统计显示,2014年,宜昌市磷精细化工产值过百亿元和50亿元的企业各有3家,比上年增加一家,其中产值过百亿元的分别是宜化集团、兴发集团和三宁化工。全国磷化工企业十强,宜昌占4家。

  成为世界级磷精细化工基地

  宜昌市招商局办公室副主任李伟表示,宜昌市近年来吸收转移产业态势整体趋好。在操作层面上,产业转移常常以投资、贸易以及技术转移等方式进行,现在技术转移和资本转移的大趋势愈加明显。

  据有关统计,宜昌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近年来,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产业转移加快了当地磷化工的产业升级,精细化工呈明显上升趋势。实现了工业级磷化工产品向食品级和电子级转变,无机磷化工向有机磷化工延伸。

  为了推动宜昌市的经济转型升级,早在2005年,宜昌市就曾委托包括中研普华在内的多家研究机构,调研产业转移的情况,随之《宜昌市产业转移行业市场深度调查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出炉。

  宜昌是我国五大磷矿基地之一,储量占全国的15%左右,直到2005年左右,一向将磷化工产业视为特色产业的宜昌,在生产贸易上的地位仍很低下,多以磷矿开采或粗加工产品销售为主,被广泛提及的“资源优势”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优势,磷化工产业难以真正成为宜昌市的支柱产业。

  早在2005年前,宜昌市的有识之士当时就预计会有来自跨国、跨区域的大规模产业转移,而当地政府开始进一步思考发展转型,政府希望依托承接产业转移的契机,将磷化工培育成为宜昌市的战略性产业,大手笔推进磷化工跨越式发展,加快确立在全球磷化工行业的领袖地位。

  对于推进建设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模式,宜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有关专家表示,项目入园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治理污染、集约利用土地,形成园区产业集群。

  “为了促进磷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宜昌对产业转移规划了发展路线图,招商部门先把关,再由相关单位仔细审查、筛选、优先承接食品级磷酸盐、电子级磷化物以及有机磷化学品的转移项目,打造宜昌独特的竞争优势。”上述专家对长江商报记者介绍说。

  宜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周道青表示,应该辩证地看待跨区域的产业转移,“不能说东南沿海地区淘汰转移来的项目,就一定是落后的东西。沿海地区的经济转型快一点,走在我们中西部地区的前面,只要是我们这里没有的,能够配套补链,对环境没有污染,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好的目标产品。”

  由于依托产业转移,强化龙头延链、配套补链,着力引进一批下游配套型、服务型、延链型项目,围绕磷化工产业,积极承接和引进磷精细化工项目随迁宜昌,推进磷化工跨越式发展,目前的宜昌已成为世界级的磷精细化工基地。

  成立发展基金,扶持产业转移

  在现实中,即使宜昌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在人力、土地费用等方面具备比较明显的成本优势,但是“产业转移的实际操作是一个很费神的事情”。

  宜昌市一名参与产业转移的官员对长江商报记者介绍说,转移企业要关闭原来在外地的厂子,有关闭成本,搬来承接地,还有建设成本,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其面临的成本可能很沉重,如果没有相应的金融支持,会令他们很难承受。

  而在产业转移的背后,作为承接地,中西部地方政府之间“抢转移”的竞争很激烈。同样,宜昌市的不少产业转移项目,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宜昌专门组织多场经贸洽谈会争来的、“抢”来的、感动来的。

  一名长期在珠三角招商的官员私下说,虽然国家有相关的规定,但在鼓动有些企业转移时,各个地方在土地价格、税收等方面的自主权较大,往往会在相关的“优惠政策”上有很多的操作空间,大家比拼的其实就是谁的价格更低,谁就能“抢转移”成功。

  但是,2014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要求全面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包括转移企业再不能享受法律法规之外的优惠政策。受此影响,目前,宜昌市几个在谈的或已经准备开工建设的转移项目,出现了观望、等待情绪。

  磷化工产业关联性很强,产业链如同食物链,如果同起点竞争,依靠宜昌本身的磷矿优势资源承接相关产业转移,宜昌今后反而会显示出区位优势。

  据宜昌市招商局办公室副主任李伟介绍,目前宜昌市正在研究制定新的扶持政策,大致是创立一个产业扶持发展基金,扶持重点产业转移项目。

  而在目前环保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承接磷化工产业转移过程中,如何规避环境风险?

  按宜昌市的规划思路,合理布局磷化工项目,通过上下游相互配套,副产物循环利用,形成了各个主导产品环环相扣、将“废弃物”吃干榨尽的“魔环”,才会清洁高效,排除环保风险。
推荐1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